如果不是東方衛視的記者通過臥底采訪,并曝光上海福喜的原料生產內幕,那么大量的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等洋快餐食客現在一定還在食用那些過期變質的食品。這種食品對身體有多大危害現在還無人做出準確評估,但未必像福喜工作人員所說的“過期也吃不死人”。
這是中國食品安全問題靜默一小段時間之后的再次呈現。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是美國福喜(OSI)集團在上海的分公司,為美國獨資企業。這意味著本次卷入過期食品丑聞的,從食品材料的供應方到使用方,都是外資企業。
在我們的經驗中,這些外企的檢查管理還相對規范,那么,還有多少餐飲企業經得起“臥底”?沒被曝光的不等于沒問題,其他食材供應商和餐飲店也許存在更多更大的問題,只是目前還未被發現。
從食材加工生產到餐飲成品的銷售過程中,在政府監管層面,有食藥監局;在加工生產和餐飲輸出方面,也有內部檢查程序,但為什么發現問題的,往往是媒體記者?新快報曾分別于2005年和2009年兩度通過臥底采訪,發現數家無良酒樓,成為相關檢查監督部門的“帶路人”。
上海福喜號稱是“世界級肉類加工廠”,其母公司OSI集團公司一定有自己的嚴格監管機制,但一到中國為何就開始胡作非為?“林萍在日本”在微博上說,麥當勞規定:炸薯條超過7分鐘沒賣掉要立即扔掉;漢堡包超過19分鐘扔掉;牛肉餅20分鐘;咖啡30分鐘;香酥派90分鐘;生菜從冷藏庫拿到配料臺上只允許120分鐘的保鮮期。親,你相信么?絕大部分的日本麥當勞分店都嚴格遵守著這規定。
這不能不從我們的大環境進行反思?!伴偕茨蟿t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蔽覀儗κ称钒踩珕栴}的檢查監督不嚴,對違犯者的懲罰處理不狠,助長了違規犯法的意圖。
相關報道顯示,為了把控產品質量,麥當勞、肯德基等公司經常會到福喜工廠檢查。但在檢查時,福喜生產線車間里裝有次品的藍色塑料袋全都消失了。檢查一過,藍色袋子又被重新推回生產線。而福喜的數據也可以被隨意自改,為應付檢查,他們還做了對內、對外的兩本賬。
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事先張揚的檢查都不可能看到真實情況。記者能夠發現問題,恰恰是用隱秘的方式潛入廠家內部,從而得到最真實的材料。
但這種隱性采訪在發達國家曾經引起有關新聞倫理的爭論,美國ABC廣播公司記者更因以“臥底”的方式查出美國巨獅食品售賣過期豬肉和殘缺乳酪而被告上法庭??墒窃谖覈捎谙嚓P部門沒有擔當起應有的監管責任,媒體不得不采取非常規手段以獲得廠家和商家的違規違法事實,這種新聞倫理問題也要記在監管部門的賬上。
而且,一些監管者不僅僅是失職,還與違法違規者私相授受,為他們打掩護洗地板。這次被曝光的上海福喜食品公司,今年還獲得上海嘉定區的表彰,被評為“嘉定新城(馬路鎮)食品安全生產先進單位”。盡管我們不能據此認定此中有利益貓膩,但起碼也是監管的嚴重失職。
現在,媒體已把福喜丑聞呈現在公眾面前,監管部門在處理時如果還是高舉輕放,不對所有食品生產和餐飲企業進行徹查,不對責任人做出嚴厲的懲罰,那么媒體冒著風險所做的臥底采訪,其意義都將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