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重災區,海防林木麻黃損毀嚴重。
海防林對于海南這樣一個島嶼省份而言,意義非同小可,它是庇護這方綠色寶島的第一道防線。但在此次超強臺風“威馬遜”的襲擊中,文昌、海口等重災區的海防林幾乎全軍覆沒,主打樹種木麻黃嚴重倒折。
慘重的災害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深入思考:海防林的被毀將對我省生態造成什么影響?以木麻黃為主的海防林是否合適?綠色寶島的這第一道防線怎么才能筑得更實?
1.一夜之間沙子封了門窗
重災區90%以上海防林毀壞殆盡,主打樹種木麻黃全軍覆沒,風沙肆無忌憚闖入海邊村莊
“我們在這里住了30多年,從沒見過這么大的風沙。一夜之間,風吹來的沙子把房子都要埋起來了。”7月30日,文昌島東林場靠近海邊的寶邑作業區內,職工家屬張少麗說,臺風過后,因為房屋迎風的門窗都被沙子堵死,很多居民都從后院翻墻爬出來。
盡管臺風過去十多天,但記者在現場仍能看到風沙肆虐過的痕跡:地面上厚厚的沙子、空房前的小沙堆、窗格子上的沙塵……“我們每天都用手推車來清理沙子,好幾天了,干得手都疼了。”張少麗說。
林場退休職工郭仁體指著海邊的一大片沙地告訴記者,這次的臺風把樹全打光了,原來房屋周邊的樹密密麻麻的,可以擋住遠處的沙地,現在樹沒了,他的家就完全暴露在風沙面前。“沒有了防風林保護,我們想種點花生,估計也難存活,接下來幾年,日子會很難熬。”
此次超強臺風“威馬遜”給我省東北部一帶的海防林造成了毀滅性破壞,尤其是文昌和海口兩個重災區更是損失慘重,文昌207公里海岸線的防風林,遭嚴重毀壞的就達174公里;海口東海岸被攔腰折斷的樹木就有6萬多畝。“威馬遜”過后,重災區90%以上的海防林被毀壞殆盡。
而作為我省海防林先鋒樹種的木麻黃,更是在此次臺風中遭遇“滅頂之災”。臺風過后,省林業科學研究所生態室主任薛楊沿著瓊北受災的海岸線走了一趟。“文昌島東林場8個作業區要找到一株完好的木麻黃幾乎不可能了,成熟齡的都被打斷,幼年齡的也損毀嚴重。”
2.海防林沒了將致沙進人退
此次若不及時修復海防林,沙災極有可能卷土重來,幾代人辛苦栽樹治沙的成果恐將付之東流
省林業廳廳長關進平說,海防林的大面積毀壞將對海南的生態壞境造成很大影響,瓊北的氣溫可能會因此受到影響。同時,海防林遭到破壞還會導致生態鏈斷鏈,生態系統遭到破壞,引出一系列問題。
“當然,海防林最重要的作用還是防風護沙,文昌沙化本來就嚴重,如果沒有海防林這第一道屏障防護,海風吹過來,整個沙地就會往前推進,影響文昌海邊村莊的安全。”關進平說。
省林業廳總工程師周亞東告訴記者,現在重災區海岸都裸露著,如果不及時修復,將對海南島的生態安全,特別是文昌、海口這一帶的工農業生產、人居壞境造成相當大的影響。
對于失去了防風林的海岸線將面臨的威脅,省林科所森林培育研究室主任方發之舉了個例子:幾年前清水灣某個樓盤在取得開發資格后,把原來的海防林砍了,想做成景觀林,結果還沒來得及更新,就來了一場大風,風和海浪把沙子全都推到樓盤前,堆了一米多高,把門都封住了。“那個風還不算大,只有八九級。”方發之說。
而此次受災的文昌東北海岸線更是比較特殊,“你看看地圖就知道了,海南東部市縣的沿海沙灘都朝著南邊,只有文昌的大部分沿海沙灘是朝著東北方向,冬天北風從海上吹來,卷起沙子,讓文昌深受風沙之苦。”島東林場場長楊朝暉說,文昌成為著名的僑鄉,也與當地早年飽受風沙之苦、土地貧瘠有很大關系。
受此次臺風破壞嚴重的島東林場,其成立的主要原因就是為了防風固沙,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文昌沙害很嚴重,一個村莊接一個村莊地被迫搬走。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研究所所長徐大平說,我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時候,靠海邊的基本都是白沙灘,風一起,沙就流動,白沙灘含鹽量高,原來只能長一點草,后來大量引進木麻黃,改善環境后,黃沙灘多了起來,含鹽量低一些,有些灌木和其它樹種也能生長了。
而此次超強臺風所經過的海岸,以木麻黃為主的海防林遭遇毀滅性打擊,若不及時修復,風沙災害極有可能卷土重來,幾代人辛苦栽樹治沙的成果也恐將付之東流。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