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改委財金司前任司長張東生近日被調查。這一消息使得今年仿佛已逐漸平靜的債市風暴再起波瀾。
2006年6月,張東生從財金司調任就業收入分配司任司長,數月前剛從就業收入分配司退休。從2003年到2006年,張東生主持下的發改委財金司經歷了企業債審批發行的黃金時期,直到2005年5月央行首推短期融資券等產品后,發改委財金司作為債市發行審批的核心地位才有所旁落。
此次發改委財金司前任司長被調查,可能會揭開企業債發行環節的更多腐敗細節。知情人士透露,張東生被調查與2005年發行的企業債有關。該案是被去年10月國信證券固定收益事業部總裁孫明霞案牽出。未經調查部門證實的市場說法是,孫明霞供出了一個數百人的名單,這導致發改委財金司不止一人被查,被處理,也波及相關券商。但目前財新記者能確認的,是前任司長張東生被查。發改委財金司證券處人事有調整,有關處長已安排輪崗。
孫明霞曾憑她在企業債承銷上的驕人業績有“債券一姐”、“債券女王”等江湖稱號。早年孫明霞在國信證券從普通職員成長為債券業務部總經理。2004年,原國信總裁胡關金轉投華西證券,孫明霞也隨之加盟。2008年初,孫明霞轉投華林證券任職副總裁,分管固定收益業務,2011年升任總裁。2012年孫明霞重回國信證券,出任固定收益部總裁。基本孫明霞在哪家券商,哪家券商的企業債主承銷業績就在業內拔尖。根據wind數據,國信證券2012年企業債的承銷總額為433億元。2012年,孫明霞領導下的債券團隊為國信證券帶來5.2億元收入。
2013年初,市場曾傳言孫明霞獨得獎金8000萬元,國信證券當時給財新記者的回復否認了這一點。業內人士稱,根據業績,孫明霞獲得2000多萬的獎金應屬正常水平。獎金風波后,2013年9月,即傳出孫明霞被調查的消息,及當年10月,國信證券確認,孫明霞、固定收益事業部總裁副總裁侯宇鵬、債券交易部總經理謝文賢,因個人原因接受公安機關調查。
自那時起,孫明霞案一直沒有公開披露進展。及至最近,先后傳出浙江發改委財金一位副處長被雙規的消息。業內注意到,孫明霞所在券商在浙江拿到了大部分的企業債項目。
這次,張東生被查,也頗令市場震驚。公開資料顯示,張東生1982年進入國家計委(國家發改委)工作,先后任財政金融司財政處副處長、處長,證券處處長。1996年任財政金融司副司長,1998年任經濟協調司副司長。2001年任經濟協調司司長,2003年任財政金融司司長。2006年7月任就業和收入分配司司長。張東生長期從事中國財政金融的宏觀政策研究和參與政策法規制定及實施,同時擔任中國財政學會、中國投資學會、中國金融學會的常務理事。
自去年初以來,債市利益輸送案的查處風暴席卷了多家機構,多家銀行、券商、基金、信托等機構的固定收益部業務骨干被查,債券發行和交易中的利益輸送等違法違規行為開始被揭開。其中,債券發行的一級半市場的腐敗,被市場認為是最黑暗和利益最為巨大的部分。
多位市場人士稱,2013年初銀行間債市交易商協會取消短融和中票的加點保護后,雖然“一級半”市場的套利機會被壓縮,但債市的尋租機會并未消失。發行腐敗的源頭還是審批制,監管部門的官員也可能指定券的分配。與代持、養券、倒券等二級市場“利益輸送”的行為相比,有的丙類戶“關系戶”在發行環節拿券的本事更令市場側目,被稱是“赤裸裸的搶錢”。因為金融機構正常價格拿不到券,就只能從這些關系戶手里去拿券,后者甚至連本錢都不用出。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交易員向財新記者抱怨道,“和發行環節有關系的人才能拿到券。我們以正常價格拿不到,就只能從這種人開的投資公司(即丙類戶)手里去拿。他們轉手就在一級半市場賺個價差,甚至一分本錢都不用出,讓你直接去繳款。他們有時甚至和承銷的券商一起玩,價格發得特別高。”
“和交易商協會相比,發改委更有實權。因為企業債發行一直是審批制,決定權在發改委。交易商協會采取的至少號稱是注冊制,發行時間相當程度上可由發行人自己決定。”一位債市的承銷商人士說。
業內人士指出,短融、中票發行機制相對透明,走商業銀行的系統流程,電子記賬,每筆發行交易都記錄在案,案件容易查;而企業債和公司債的發行,一般是券商通過個人拿券,沒有電子記賬。“企業債賣給誰了,給低價拿到券的人多少回扣,基本查無可查。”
此前,債券市場已有多人因借由丙類戶非法獲利而接受調查(參見2013年第15期財新《新世紀》周刊封面文章《債市碩鼠》)。自去年4月的債市風暴后,央行全面梳理了銀行間債市的多個環節,從丙類戶資格、債券發行、異常交易監測、信息披露、網上交易、DVP結算制度,一直到從業人員資格等,試圖全面再造債市交易規則,近期又推出做市商和投資者分層等措施,希望從監管倒逼機構加強內控,解決債市一對一詢價的道德風險。■
相關鏈接:
雷克薩斯遭發改委問詢 日系車企遇雙重大考?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