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評論>
堵醫院大門不如堵住商業賄賂的源頭堵醫院大門不如堵住商業賄賂的源頭
來源: 紅網 作者:張衛斌 時間:2014-08-19 10:20
在臨沂市沂水縣的臨沂市沂水中心醫院華康樓進口處,“嚴禁醫藥代表進入診療區”的警告牌異常醒目,這個新近設立的牌子背后,是剛沖上三級甲等醫院的該院醫生春節過后被曝出的回扣門事件。(8月17日《山東商報》)
據悉,沂水中心醫院窩案前后有8名醫生以及工作人員先后被沂水縣檢察院羈押審查,2人新近被釋放。這8人中既有昂貴耗材使用話語權的主治醫師,也有開具處方權的科室主任。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然而,醫院方面的一塊“嚴禁醫藥代表進入診療區”的警告牌,果真能夠遏制日益泛濫的商業賄賂嗎?我看未必。
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按說,治病救人的醫生與權力不沾邊,不會卷入腐敗案。但據內部人士介紹,“現在患者做手術等,都是科室主任醫師或副主任醫師帶團隊進行,像醫藥耗材的使用,動輒數萬元,只能由主刀的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敲定。”正是因為這部分醫生手握醫藥耗材的使用決定權,才成為醫藥代表的主要攻目標。
近年來,發生在各地醫院的類似的案例并不鮮見。5月14日,湖南省長沙市公安局發布消息,歷經十個多月的偵辦,葛蘭素史克(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下簡稱GSKCI)涉嫌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單位行賄、對單位行賄等案已偵查終結,依法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
治理醫藥領域的商業賄賂,醫院和衛生行政部門義不容辭。據報道,醫院和衛生行政部門應對商業賄賂案的慣常思維是,盡可能走內部調查程序,保護醫生就是保護醫院,以減小社會影響,平息社會危機。事實也是如此。近幾年強生、輝瑞等跨國藥企商賄案中,收受賄賂的醫院、醫生及相關官員都沒有受到嚴肅處理,這無疑是對醫院和醫生犯罪行為的縱容。
可見,治理醫療領域的商業賄賂,必須從源頭上抓起。這方面,要堵的漏洞不止一個,政府方面大有可為。比如,要通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逐步完善醫藥購銷公開交易體系;要廢除長期以來“以藥補醫”的機制,斬斷醫院、醫生與藥品生產商之間的不正當利益鏈條;要加大對公立醫院的投入,努力改善醫務人員的生活待遇;要加強對藥品及醫療器材生產、流通環節的監管,使其利潤保持在合理的區間。
文/張衛斌
(編輯: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