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9月2日電(記者苑蘇文 劉彤朱青)92歲的西南聯大畢業生盧少忱當年曾參加遠征軍入緬作戰,如今雖然青春已逝,但當出現在公益機構舉行的“尋找老兵”活動現場時,他仍認真地敬軍禮向大家致意。
“如果侵略者敢再來侵犯,我還會挺身而出,把他們殺出去。”老人說話的聲音已經有些不清楚,但話語背后的力道還在。
盧少忱身旁,是95歲的尤廣才,明天的紀念日恰好是他的生日,在志愿者們的祝福聲中,這位老兵不住地向大家點頭致意。
而當包括盧少忱、尤廣才7位高齡老兵身披“抗戰英雄”的綬帶、在攙扶下進入活動現場時,全場起立,人們用經久不息的掌聲向他們致敬。
9月3日將要迎來中國第一個法定的抗戰勝利紀念日。在紀念日的前一天,9月2日,專注于服務抗戰老兵的公益機構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攜手企業奇虎360公司、博時基金,啟動“尋找你身邊的抗戰老兵”公益行動,計劃用一年時間,找到盡可能多的抗戰老兵,并聯合社會各界,為他們送去應有的關懷和致敬。
從去年開始,民政部陸續下發文件,肯定原國民黨抗戰老兵為抵御日本侵略、爭取民族獨立做出的重要貢獻,并要求各地將符合條件的原國民黨抗戰老兵納入相應保障范圍。
據了解,在大陸,至今幸存的原國民黨抗戰老兵約有兩萬名,平均年齡在90歲以上,這些老兵大多隱匿鄉間,檔案證件等已流失,難以被確定身份。因此,不少老兵仍然得不到補助。
在這種情況下,公益機構如何“找到盡可能多的老兵”呢?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秘書長黃曉丹介紹說,老兵的身份認證可以依靠歷史知識較為豐富的志愿者收集老兵口述的方式進行。
這種“鑒定”老兵的方式獲得了政府的認可。據了解,今年初,民政部在一次有關探討幸存老兵關懷的會議上,決定將以民間主導、政府支持的方式,展開對原國民黨抗戰老兵的關懷工作。
“政府的職能是盡可能編織一張足夠廣、足夠密的公共福利大網,民間公益組織則應是查漏補缺,讓這張網疏而不漏。這令我對咱們大家共同發起的這場‘抗戰老兵尋找’公益行動充滿期盼。”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楊鶤說。
活動當天,張自忠、左權、張靈甫等多位抗戰名將的后人也出現在了現場。多位志愿者找到這些將軍的后人,訴說著他們看望過的某位老兵的近況。
來自浙江的志愿者林華強告訴記者,關愛老兵第一步是物質上的,但更多的是精神層面上的,這次再回去探望老兵,要把英雄后人的照片帶給他們,這是對他們無盡的安慰。
據介紹,確認老兵身份后,三方發起方還將制作“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致敬大禮包”,向每位老兵發放,同時,支持志愿者定期上門,為抗戰老兵提供陪伴服務,包括陪老兵聊天、過生日、協助處理家務以及老兵聚會等。
“從老兵尋找,到發放‘致敬大禮包’,到為老兵提供陪伴服務,如果按一萬名老兵預算,總共的費用超過1000萬元,而這些費用,基本上都是依靠兩家愛心企業捐助和募集。”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事業發展部總監湘靈介紹說。
為了更大規模地展開抗戰老兵的尋找,活動的另一個捐助方360公司開發了尋找抗戰老兵的APP,通過移動終端收集老兵線索,充分借用互聯網思維和平臺展開公益行動。
“我們將在全國范圍內,支持和籌建至少50個專業的志愿者團隊,并在一年之內,找到至少1萬名抗戰老兵。”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理事長孫春龍說。
在獲得確認的老兵名單后,除了尋找民間資源為他們提供關懷外,還將提交給各地民政部門,由當地政府給予關懷與慰問,“政府提供普惠式關懷,民間機構做好個性化關懷。”黃曉丹說。
今年是蒲寒成為“老兵志愿者”的第5個年頭,在這5年里,她和其他志愿者在四川境內尋訪、收集、整理了抗戰老兵資料近400份。
對于尋訪到的困難老兵,志愿者們總是盡可能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他們通過募款把沈文彬老兵的家搬到了山下的鎮子里,還給袁秀堂老兵家里接通了水源,修了廁所,添置了家具和衣物。
蒲寒深刻地感受到,尋找老兵是一場和時間在賽跑的行動。“由于老兵的平均年齡偏高,去世比例在逐年增大,而現在絕大多數老兵還沒有被我們找到。”
?
相關鏈接:
史料揭秘抗日英雄:在日軍軍營殺死10名軍官(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