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問
看照片得結論是否可靠?
國際調查團隊迄今無法進入現場,只能看照片
據悉,馬航空難初步調查報告的證據來自于多個來源,但因為不能進入現場,來自現場的證據只有照片。
荷蘭安全委員會報告稱,這些來源包括從飛機運營商處獲得的飛機維修數據;多個國際航空服務提供商提供的包括飛行計劃、天氣、機組人員狀態在內的信息;烏克蘭國家空難調查局、澳大利亞聯邦警署、馬來西亞民航局拍攝的圖片;空難后的衛星圖像;烏克蘭國家空中交通服務企業提供的空管監控數據;俄羅斯提供的空管監控數據;飛機黑匣子的數據等。
報告也指出,飛機受到大量外來“高能物體”刺穿而空中解體的初步結論,是基于對失事地點照片的研究結果,專家沒有查看碎片本身。
荷蘭安全委員會表示,在7月19日至7月21日之間,烏克蘭調查員數次短暫進入墜機現場,拍攝了殘骸照片。7月22日到7月24日之間,馬來西亞調查團隊也獨立開展了現場調查,并將拍到的圖片和報告交給荷蘭安全委員會。但由荷蘭安全委員會主導的空難國際調查團隊至今仍未能進入現場,只能在基輔進行三周的調查工作,之后返回荷蘭。
這支國際調查團隊的成員來自多個國家,除荷蘭外,還有馬來西亞、烏克蘭、俄羅斯、英國、美國和澳大利亞。此外,還有來自法國、德國、印尼、意大利和歐盟的專家提供支持。
為何不提及被“導彈”擊中?
初步報告只是“技術表述”,專家認為客機可能被不止一枚導彈擊中
軍事專家岳剛認為,報告中提到飛機被“高能物體”刺穿,而沒有直接說是被導彈擊中,是因為這份報告僅僅是“技術表述”。
岳剛說,報告只限于對客機外傷打擊做出的技術分析,因此無法佐證是否被導彈擊中。美國媒體稱,這份報告的目的不是去追究責任,那是檢察官和法院要操心的事。報告只是告訴人們發生了什么,因此沒有提到“導彈”。
但岳剛認為,綜合報告中的初步結論,可以肯定是客機被導彈擊中,且很有可能不止一枚。岳剛說,飛機在空中解體,多次受到高能物體打擊,說明飛機受到了“摧毀性”打擊,這不是一般小型導彈或航炮能夠做到的。
報告指出,飛機殘骸散落在長10公里寬5公里的區域。岳剛認為,這也可以佐證飛機受到致命打擊。“這么大的飛機,如果不是受到致命打擊,肯定會在空中繼續掙扎一段時間,那殘骸的散落區域將會非常大”。他舉例說,洛克比空難時,因為炸彈在機內爆炸,飛機不斷在空中撕裂,最后殘骸散落上百公里。
岳剛說,這個調查的信息只是技術性的,無法回答是誰發射了導彈,但查清元兇并非難事。他認為,導彈不是一個人扣動扳機就能發射的,而是需要一個團隊、多臺車操作。
“就現在掌握的信息做一個初步結論,可以說還是一筆糊涂賬,起不了決定性的作用,但可以為下一步調查‘人’做一個鋪墊。”岳剛說。
墜機現場目前是何狀況?
仍然散落大量遇難者遺物,馬來西亞將再派人去現場
9日,前往現場的《衛報》記者發現,墜機現場仍然散落著大量遇難者遺物。此外,因為戰事不斷,現場也有炮彈的碎片。目前,仍有80名遇難者的部分遺骸下落不明。
歐安組織駐烏特派團發言人波茨科夫表示,現場仍然有遇難者殘骸,但他也暗示,部分遺骸可能難以尋回,因為飛機起火后的極度高溫,部分遺體可能已蒸發。馬來西亞政府8日表示,馬方將再次派遣人員到現場。馬內政部長表示,殘骸是主要證物,考慮到冬天即將來臨,大雪或會遮蓋殘骸,因此必須加快調查工作。“政府必須把握時間,烏政府軍和民間武裝已達成停火協議,目前是進入案發現場的最佳時機。”
相關鏈接:
馬航MH17墜機初步報告9日公布 不會認定責任方?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