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富,先修路。在全球早已發展成線下世界、線上世界交織共生的大趨勢下,要想實現區域,甚至全球的多邊共贏,網上的互聯互通同樣不可或缺。
好在這種認知正在更大的范圍內達成共識。日前,在首屆中國—東盟網絡空間論壇上,中國與緬甸、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東盟十國達成了共建“中國-東盟信息港”的倡議,以促進區域內的多邊發展與合作。具體到內涵,中國-東盟信息港的建設囊括了5大平臺:基礎建設平臺、技術合作平臺、經貿服務平臺、信息共享平臺、人文交流平臺。
科學技術的進步往往改變勞動工具。網絡化、信息化是一種必然,也是人類勞動工具的改變。在今天,當網絡、計算機、智能移動終端已經如空氣和水般成為人們生活工作的一般必要條件時,實際上,它們也已經與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水乳交融、相互促進,成為了區域與區域、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更加高效的有效抓手。
隨著線上網絡空間巨大威力的凸顯,近年來,主要大國和區域對網絡空間的開發與利用早已提升到戰略高度。過去數年中,歐洲各行業中信息化方面的投資已經占據了生產力增長的50%,早在4年前,歐盟就公布了數字戰略行動計劃,明確指出信息化是今后歐盟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2013年美國“棱鏡”項目的曝光,更是史無前例的激發了各個國家對全球網絡空間的重視。
中國和東盟也處在這個大潮之中,并深受影響。當前,隨著中國—東盟建設命運共同體、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的提出,可以說雙方區域間的合作剛剛走過碩果累累的“黃金十年”,又迎來了前景光明的“鉆石十年”。在全球格局重構的關鍵期,中國與東盟都面臨共同的機遇與挑戰,要抓住“鉆石十年”的重要戰略機遇,就離不開線下、線上兩條腿的同時配合。兩個世界的互聯互通,缺一不可。
從這一角度理解,中國-東盟信息港的提出,既是區域共同利益的趨勢使然,也是中國—東盟建設命運共同體、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進程的又一虎翼,將成為區域一體化提質增效的重要工具與信息樞紐。
“心動不如行動”,有了現實的合作需要,有了廣泛的發展共識,就要求我們不僅要深入探討,更要付諸行動。當然,任何宏偉的計劃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當前區域內各國也存在著網絡技術能力分布不均等難題與障礙。但只要朝著共識的方向努力,妥善處理好網絡空間“既要互聯互通,也要尊重主權”、“既要加快發展,也要確保安全”、“既要提倡自由,也要遵守秩序”、“既要自主自立,也要開放合作”的辯證關系,一步一個腳印,那么,在共識中實現共建,在共建中實現共享,在共享中實現共贏的愿景,離實現也就不遠了。
?
相關鏈接:
外媒:中國東盟合作具有國際關系的典范作用?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