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中華文化現代化,日前,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網絡社會工作局啟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網上行:孔子誕辰網絡文化活動”。作為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孔子誕辰來臨之際,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網絡社會工作局組織網絡媒體赴曲阜集體采訪,對話《孔子家語通解》和《論語詮解》作者。9月28日,值孔子誕辰2565周年紀念日,旨在深入解讀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的大型專題“千秋問道:紀念孔子2565周年誕辰”(http://book.sohu.com/s2014/kzdc/)正式上線。
專題分為“正本清源”、“千年回望”、“返本開新”、“守先待后”等多個板塊,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方式,展示網絡媒體曲阜參觀報道、“三孔(孔廟、孔府、孔林)美景”精彩圖片展、知名儒學學者深度訪談、孔子研究院院長楊朝明視頻訪談及文字實錄等,帶領廣大網民近距離地感悟和體會孔子和儒家文化的博大精神和深厚底蘊。
慎終追遠:參觀“三孔”遺跡 感受儒學魅力
9月22日,人民網、新華網、光明網、中國新聞網、環球網、千龍網等中央和地方新聞網站,新浪網、搜狐網、網易網、騰訊網、鳳凰網等主要商業網站編輯記者,來到孔子故里曲阜,先后參觀了孔子研究院和孔子文化的發源地——“孔府、孔廟、孔林”遺跡,并針對當下人們關心的社會問題與傳承儒學的聯系,集體采訪了孔子研究院院長楊朝明。
作為中國歷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征,“三孔”的深厚底蘊給大家帶來了極大的震撼,也引發了進一步的思考。孔府厚重的門廊、孔廟的塑像威嚴和孔林的參天古樹、殿宇森然,無不讓人心生敬畏,而孔子“以仁為核,以和為貴”、“忠恕”“修身”的核心思想又如此親切平實、給人以力量。
孔廟大成殿內孔子塑像。此塑像為1982年重塑,基本恢復雍正八年的孔子形象。像坐高3.35米,頭戴十二旒冠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捧鎮圭。十二冕旒、十二章服,都是《周禮》規定的古代帝王的穿戴。可見后人是按照天子之制來崇奉孔子的。在孔廟中除了孔子塑像外,還供奉著“四配”、“十二哲”等配享人物。
一直以來,祭祀先賢是中華文化“慎終追遠”的重要體現形式,而孔廟中所陳列的先賢形象,不僅包括孔子本人,還涵蓋了 “四配”【四配在孔子像兩側,東為復圣顏子(顏回)、述圣子思,西為宗圣曾子(曾參),亞圣孟子(孟軻)】、“十二哲”【東邊是閔子(閔損,字子騫),仲子(仲由,字子路),卜子(卜商,字子夏),有子(有若,字子若),西邊是冉子(冉耕,字伯牛),宰子(宰予,字子我),言子(言偃,字子游),顓孫子(顓孫師,字子張),朱子(朱熹,字元晦)】等眾多配享和從祀人物,孔子研究院楊朝明院長表示,孔廟也可以理解為是中國的“文廟”,孔廟祭祀的這些人物是中華民族的脊梁,他們無不代表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典范。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