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聯合早報中文網10月11日文章,原題:人民幣與外幣直接交易的意義隨著人民幣在6月與英鎊、9月與歐元啟動直接交易后,人民幣與外幣直接交易已覆蓋各主要貨幣和地區。除了歐元和英鎊之外,與人民幣直接交易的貨幣還有日元、澳元、新西蘭元,和原來就是直接交易的美元。這六種外幣,涵蓋了世界上所有的重要貨幣,方便了外國企業在雙邊貿易和投資中使用人民幣,使人民幣的地位和國際化又提到另一個高度。
在現行的外匯市場里,兩個非美元貨幣的外匯交易,并非直接交易,而是經過美元這個中間環節的間接買賣。最近消息傳來,人民幣即將與新加坡元直接交易,這將使有關的貨幣種類增加到七種。其實,要推行其他外幣與人民幣直接交易已經不難,因為人民幣已經足夠強大,只要有中國的銀行愿意扮演做市商的角色就行了。
要促成外幣與人民幣直接交易,必須要有中國的銀行承擔一定的交易中的匯率風險,愿意扮演做市商的角色,實時掛出他們的買賣價,供人交易。這樣,人民幣兌外幣的市場匯率的中間價不再通過美元匯率套算而來,而是用做市商的報價形成交易。做市商的報價是這樣形成的:他們利用通過美元計算出的人民幣和另一個非美元貨幣的交叉匯率,再做些調整,便可以掛出此二非美元的兩個貨幣的市場直接匯率(即其買賣價),讓有關人士參考,完成兩個貨幣的直接交易。
國際貿易向來大多以美元結算,外匯儲備以美元為主,美元普遍被接受的地位使美元享有極大的霸權,美國靠此也使得國勢強大無比。既然找不到一種非主權貨幣來完全取代美元的霸權地位,那只能設法使一些主權貨幣(如歐元和人民幣),成為能夠稀釋美元霸權地位,分攤美元霸權地位的強硬貨幣。
本世紀初,隨著歐盟的成立而出現歐元,人們原來希望歐元的強大能有效分攤美元的霸權,然而由于歐盟受到內部各種問題的困擾而焦頭爛額,導致歐元虛弱,無法很好地完成分攤美元霸權地位的任務。另一邊廂,在本世紀初開始經濟起飛的中國,其人民幣的幣值20年來一直上升;近來人民幣匯率穩中有升,國際地位頻頻上升,企業使用人民幣因此能夠降低匯率風險,于是人們寄予厚望,認為人民幣有望分攤美元霸權地位的貨幣。
如今,跨境貿易以人民幣結算已遍布全中國,而境外貿易以人民幣結算也越來越多,特別是在中國周邊國家,人民幣越來越受歡迎,美元在亞洲地區已不再一枝獨秀。人民幣大舉進入國際市場,肯定會削弱美元的國際影響力,這樣美元的霸權地位就會給人民幣分攤。
但人民幣要成為一種重要的貿易結算貨幣,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目前人民幣作為全球貿易支付貨幣的市場占有率仍然很低,只占不到2%,在世界排名第七,前六位分別為美元、歐元、英鎊、日元、澳元及加拿大元,但人民幣被普遍看好,外幣與人民幣的直接交易被認為是促進人民幣成為貿易結算貨幣的利器。
人民幣的崛起,使到人民幣受到歡迎,世界各地的金融中心競相爭奪成為離岸人民幣中心。香港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結算中心,市場份額為72.4%;而新加坡已經超越倫敦成為第二大離岸人民幣結算中心,占總額的6.8%;倫敦排名第三,占比為5.9%。
此外,離岸人民幣中心也大力開展相關業務,創新更多產品,拓寬跨境人民幣融資投資渠道,以方便外國企業在人民幣上的融資與投資。人民幣國際化,不但讓更多國際貿易得以用人民幣結算,也讓世界各國和企業得以發行人民幣債券,在市場融資,將來又會進一步和美元一樣成為儲備貨幣,成為世界各國外匯儲備中的重要一員。屆時,美元的霸權將被稀釋,將被人民幣分攤,不再獨霸一方。
近來人民幣匯率穩中有升,國際地位頻頻上升,企業使用人民幣因此能夠降低匯率風險,于是人們寄予厚望,認為人民幣有望分攤美元霸權地位的貨幣。(作者:陳定遠曾任教于澳大利亞蒙納士大學會計與金融學系)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