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背后的盈利體系
時間回溯至20世紀80年代中期,河南商丘農民榮蘭祥和孔素英來到濟南,開始創業。
早期,榮蘭祥夫婦在天橋區57中租用教室,創辦“天橋區職業技術學院”;1988年,“天橋區技術學院”被地方收編,并更名,學校由此進入快速發展軌道。1997年,其辦學規模已經過萬人。
1997年,“天橋區職業技術學院”改名“藍翔技校”,這所學校至今延續著嚴格的封閉式軍事化管理,其背后是學校突出的盈利能力。
藍翔技校目前招收汽修、廚師、挖掘機等8個專業,學制不等。
一位藍翔的招生老師告訴記者,在藍翔學習一年的花費是1萬元左右。而多位在校學生卻向記者提供了不同的數字,一位學習高級技工的學生稱在藍翔兩年半的高級技工班,總共花費是7萬-8萬元。
高額學費給榮蘭祥帶來了強勁的現金流,從而使得他可以建立一整套的收費機制。時代周報記者探訪發現,藍翔學生的學習情況包括入學率均關乎老師的“提成”。
“學校里面最火熱的就是轉班。”曾在藍翔技校擔任會計的高英這樣說道。而另一位仍在藍翔任教的老師也證實了上述說法,“比如你學廚師,他要把好多東西掐出來,再讓你交一份錢。學生如果在里面單學一個雕刻,交3000元,但如果是轉學雕刻,交1500元,老師拿100元。轉10個就1000元,轉50個就5000元。”上述老師說道。
轉班甚至成為了藍翔的一門專職生意。“你比如學挖掘機,也有轉的,學挖掘機可以轉裝載機吧,轉完裝載機可以轉推土機,轉完推土機還可以轉吊車。你不轉老師給你小鞋穿。”上述老師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而在封閉式管理下,學生的一切生活均納入了藍翔的經濟體系之下。時代周報記者查閱工商資料發現,榮蘭祥還特意注冊了天橋區順翔百貨商店,這也是藍翔校區內的唯一超市。
多位學生亦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藍翔校內生活花銷比在校外要高,平均每月需要1000元以上。除此之外,藍翔技校退學不退費。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