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10月15日消息(海口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晶晶)“你先扶穩我的手,一個個來,慢慢下,這個臺階有點高。”13日上午,59歲的林雄像往常一樣,帶著5名視障的朋友外出,當走到東湖公園門口時,他細心地叮囑著。這樣的一幕在林雄的生活中每天都會出現,12年來,摩的司機林雄已成為一名導盲志愿者,充當著海口1000多名盲人的“眼睛”,雖然同行寥寥無幾,甚至有親朋不理解,但固執的林雄卻樂在其中,他說,“能為盲人們的生活中帶來愛和光明,我很快樂!”
“讓我成為你的眼睛”
每年的10月上旬是林雄最忙的時候,平時盡量少出門的盲人朋友們,會在盲人節前夕參加各種聚會。作為海口盲人們中間“最紅”的志愿者,林雄當然也閑不下來。“平時每天能接到五六個電話,這段時間得有10多個吧!”林雄說,為了讓大家都能安全到達想去的地方,他還得動腦筋合理安排時間和路線,一次最多能送八九個盲人朋友出行,多年導盲的經驗讓他能周到照顧到每個人的需求,所以大家都很信任他。
但林雄絕沒想到自己會成為導盲者,他接觸盲人只是一次偶然的機會。12年前的某天,一位盲人家屬找到開摩的的他,囑托他單獨把一名盲人由龍華路送到府城。“我現在都記得,那是我第一次照顧盲人。”林雄滄桑的皺紋間綻出親切的微笑,他回憶,由于顧客看不見,從怎樣上車,到怎樣坐穩,手抓哪里都要他一樣樣教“我覺得他們很不容易,希望能盡量照顧好他”。林雄的細心和愛心讓他的第一位盲人顧客很感動,分別時兩人互換了電話號碼,而林雄的電話自那以后就常常有素不相識的盲人打進來,他的摩的業務也因此格外忙碌。
由于接送一名盲人需要花費比正常人更多的時間,為著生計奔波的林雄也曾擔心家人會不理解。但他沒有想到,妻子和孩子們卻非常支持他,經常提醒他要更細心地照顧好信任他的盲人顧客,有時林雄有事走不開,家人還會頂替他去幫助有需要的盲人朋友。多年來,林雄和盲人們的這份情誼漸漸傳開,也感染了不少人,一些有愛心的年輕人逐漸加入了導盲志愿者的行列。
他們只想要平等的生活環境
和林雄不同的是,吳運霞加入志愿者行列完全是因為自己失明的哥哥,因為和哥哥一同長大,吳運霞深深地體會到作為一名盲人生存的艱難。“為了讓他有信心生活下去,我每天帶他去盲按班上課。”想起全家人因為哥哥失明承受的痛苦,雖然經歷了20年,吳運霞還是止不住地流淚。
“你帶著一個盲人上街,常常會發現有奇怪的眼光看過來。”吳運霞說,盡管一直在呼吁,但不少人對盲人并不禮讓。“就說出行吧,我都數不清被拒載過多少次了。”吳運霞說,作為一名導盲志愿者,自己一開始非常難為情,但現在已經習慣了,不僅可以同時帶五六個盲人外出,還可以把他們照顧得很好。“盲人雖然看不見,但其他感官非常敏感,人們對他們回避和指指點點,他們都能感覺到”。
“他們只是在努力生活,希望能平等和人們相處。”28歲的盧祥云說,雖然成為志愿者才一年,但她從盲人們身上收獲了許多感動和動力。盧祥云說,由于盲人身體條件受限,他們很多人都在主動學習按摩業務技能,為了適應時代的需求,還學了上網以及各種電子設備的操作。“我們都不能真正體會到,這些事對于他們來說究竟有多困難。”盧祥云說。
希望海口能成立導盲平臺
在幫助盲人的過程中,林雄、吳運霞和盧祥云都結識了另一些志愿者們,大家常常會交流作為導盲志愿者的心得。
“比如下臺階了,一定要記得告訴他們有幾步,不然會扭到腳的”“給他們喝水時最好要告訴燙不燙”……志愿者們告訴記者,照顧盲人要做的事情非常瑣碎,因此需要很多的耐心和愛心,一個不留神就很可能帶給盲人身體上的傷害,所以特別需要向有經驗的志愿者學習。但目前海口導盲志愿者為數不多,職業、年齡都較分散,也比較難統計,所以還沒有這樣的平臺。
“希望導盲志愿者能有個交流溝通的平臺,把大家的愛心匯聚起來,播散開去。”志愿者們告訴記者,多年來,社會為整個殘疾人群體提供了很多方便,各種幫扶機構也在不斷成立和完善,希望這樣的舉措越來越多,為殘疾人營造出更和諧的生活環境。
?
?
相關鏈接:
上海盲人可以攜帶導盲犬乘地鐵(圖)
導盲犬領主人過馬路 幫按等待按鈕感動路人(圖)
有愛!萌死人不償命的導盲馬
廣州首條導盲犬成盲人教授“新眼睛”(圖)
杭州導盲犬開微博 3個月粉絲超三千
沈陽導盲犬乘公交 遭司機熄火拒載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