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3日下午進行第十八次集體學習,主題是“牢記歷史經驗歷史教訓歷史警示,為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益借鑒”?;仡櫛緦弥醒胝尉值臍v次學習,這已經是第四次把“歷史”寫進了學習的主題,前三次分別是:第五次政治局集體學習“積極借鑒我國歷史上優秀廉政文化”;第七次政治局集體學習“黨史、國史是必修課”和第十一次政治局集體學習:“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這一系列的學習內容,充分體現了中央對廣大黨員干部更好認識國情,更好認識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勢,更好認識歷史發展規律,更加能動地推進各項工作的殷切期待。
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歷史是最好的老師”,“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它忠實記錄下每一個國家走過的足跡,也給每一個國家未來的發展提供啟示?!痹谑澜缑褡逯种?,中華民族是最注重歷史的民族,也是歷史文獻最為豐富、記錄最為詳實的民族——對了,沒有之一。3000年前的商周時期,商紂王、周武王……幾乎每個帝王在世時發生的大事,今天都有文字可考;到了秦漢以后,每年的重要事件今天都完全可以查到;隋唐以后,不論貞觀之治,還是安史之亂……每個月發生的事情,都有明確的記載;到了宋以后,通過正史、野史、筆記以及書法作品等等,雖然不能保證100%,但大體每天發生的事情都有記錄。這樣豐富完整的歷史記錄,世界上找不到第二份,這是人類的一大奇跡!
我們可以看到,在傳統史學文獻中,歷代帝王將相所占篇幅最多,乃至于梁啟超負氣地說:“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譜而已?!边@說明自古以來史學家都側重政治史,特別是政權興衰的考察。他們關注到有的政權能長治久安,有的王朝卻稍縱即逝,從而總結出了豐富的歷史經驗、歷史教訓、歷史警示——或如孔子“微言大義”,將自己的觀點平靜地隱藏在歷史敘述里;或如司馬遷“太史公曰”,對歷史事件和人物直接給出解讀和評判??v觀歷代興亡,我們不得不說,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稍一疏忽,執政者或因不孚眾望被身邊人取而代之;或因貪污腐敗背叛了自己的政治號召,脫離群眾而被推翻;甚至一旦遇到天災人禍、內哄外患,僅僅因為不作為,就會遭受社會各界遷怒,從而喪失政權。
執政者的成敗,歷來都是以社會進步、人民幸福,而不是以帝王們的折騰、享樂和自我標榜為標準的。正如習近平同志在主持這次學習時強調的那樣:歷史是人民創造的,文明也是人民創造的。對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我們應該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在黨的歷史上,領導人總是會在歷史的經驗教訓中找到革命和建設的方向:延安時期,毛澤東同志在總結中國共產黨的歷史經驗教訓時,借用《漢書》內容,提出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設計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藍圖,引用《禮記》中的概念概括中國式的現代化,提出了建設“小康”社會;今天我們常說的“與時俱進”“以人為本”也都是黨中央集合全黨智慧,以史為鑒、審時度勢,對歷史文化資源的創造性轉化。
在討論治國方案的古代著作中,《周禮》講述“體國經野,設官分職”,大概要算是最重要的一部了。我們這里僅選一個小話題,就是書的最后一部分《考工記》中提出的政治中心“左祖右社”的格局安排,這種設計充分體現了周朝執政者賡續祖德、關注民生的政治理念。今天勞動人民文化宮中的清太廟和中山公園里的社稷壇,也是明清兩代按照《周禮》規制建設的。
新中國成立以后,天安門成為新中國的政治中心和國家象征。天安門廣場左右兩側,理應是同樣最具有政治標志意義的建筑設施。現在的國家博物館和人民大會堂,恰恰也符合“左祖右社”的規制。
國家博物館里系統展示中華民族文化歷史,表明執政者不忘本源。就如習近平同志所說:中華民族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思想文化,記載了中華民族在長期奮斗中開展的精神活動、進行的理性思維、創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其中最核心的內容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
而人民大會堂,是黨和國家領導人、人民群眾、人民團體舉行政治、外交、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每次舉行盛大的會議,往往關乎13億人民的幸福安康。人民群眾是力量的源泉,是真正的英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黨和政府的奮斗目標。
“左祖右社”與5000年來的其他歷史文化資源一樣,仍具有重要思想價值。這四個字和兩處標志性場館一起,永遠提醒執政者——不忘歷史,明確方向。今天黨和政府的責任,就是要接過歷史的接力棒,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使中華民族更加堅強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
相關鏈接:
政治局常委坐鎮山西任免省委書記 四年來已兩次?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