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來一往的對答中,她聲音洪亮,妙語迭出,談及個人觀點時常會設問。這就是身兼格力集團董事長與格力電器(000651.SZ)董事長的董明珠。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下稱國家網信辦)組織的“從企業看信心”活動采訪團,10月14日到訪位于廣東珠海市的格力電器總部。
今年60歲的董明珠,身著米白修身正裝、內搭亮藍打底衫,她在此間會見一眾媒體記者,談國企改革、經濟觀感與企業文化。一位企業家對現實的批判、堅強的樂觀姿態,處處可感。
問國企改革
按其今年2月公布的股權改革方案,格力集團將剝離格力地產注入新公司,并引入戰略投資者。就引入戰投一事,董明珠14日在座談會上僅透露,已有多家企業前來商談,但“究竟有哪些,我還沒有關心”。
董明珠的期待是,引入戰投并非簡單的資金投入,更多的是要促進思維的突破和改變,以全新的市場化理念和市場化行為來發展格力集團,“我很希望格力(電器)再造一個千億”。所謂“再造千億”,指的是董明珠此前所言,在2013年起的五年內,實現年度營業總收入2000億元。
對格力集團此番股改,資本市場普遍視之為珠海國企改革的標志性第一槍。
董明珠還透露,公司內部剛就國企改革問題討論過。“是不是國企改革了,企業就做好了?”
她認為,體制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可能有一定影響,因為在選擇經營者和管理者時會遇到諸多不確定因素。但短期內,企業做得好不好與是否國企或民企沒有關系,而與經營者有絕對的關系,“你有多大的心胸,你就做多大的事業”。
看宏觀經濟
提及董明珠,一個不能回避的話題,就是2013年末“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上她與小米公司董事長雷軍的賭局。她14日在會上笑談,對賭只是一個插曲,當時她毫無準備。
她認為,小米與格力分屬不同行業,不在同一平臺,可比性不大,加之手機制造并不能代表互聯網,因此,不能將這個賭局視為傳統產業與互聯網企業的較量。
依其理解,企業的競爭力是能夠創造并掌控無數新技術。而格力電器是按百年思路發展,不重短期獲利,其最成功之處也正是在自主技術方面所做的文章。
那么,空調制造是傳統產業嗎?董明珠對此不以為然。她認為,無論是什么產業都會有技術含量,都有其創新之處。一個企業只有具有創新力,并實現技術突破,才能成為有競爭力的企業,“我不認為我們(格力電器)是一個所謂的傳統產業”。
國家網信辦此次采訪活動,意在從企業微觀層面反映宏觀經濟大勢。
在回答財新記者提問時,董明珠表示,雖不懂宏觀經濟,但以平民角度看,經濟下滑沒有什么可緊張的,也是正常的,因為“有泡沫的那部分”沒有了,無論是在節日期間還是平常時候。
她舉的一個例子頗為具體:“我最近調查了一下百貨,(有商家)說今年生意比去年差多了。為什么?他說,老百姓還是在買東西,日常必用品必需要用;但今年卡少了,過去的卡都是幾千塊錢的卡來買東西。”
董明珠認為,談論經濟問題時,更關鍵的是要考慮百姓生活、市場環境是否改善,作為國民經濟棟梁的制造業是否有所進步,其技術含量和效益水平是否有所提高。“我們國家的經濟有沒有希望?我認為有希望。”她說。
造企業文化
與格力發展相伴相隨的,是社會與輿論的各種猜測與質疑。董明珠表示最關注的是企業能不能發展、有沒有瓶頸、出路在哪里,外面怎么說不是她所要關心的。
在回應財新記者提問時,董明珠表示,格力電器計劃與德國的達姆施塔特工業大學合作創辦“格力學院”,意在為全公司8萬名員工提供再教育機會,培養實用型人才,“不是培養操作工,而是培養技術工的概念”。她期待此舉有助公司快速進入自動化時代,未來也能對空調行業乃至其他制造業領域作出貢獻。
據她宣稱,格力電器是行業中惟一一家沒有用高薪從外面挖人才的企業,其技術開發人員都是從大學招聘的畢業生培養起來的。這就是格力的企業文化。
“我在‘打地基’,我希望打造就算建一百層樓、一千層樓也不會垮的地基,這才是我要做的事,才是真正有價值的事。”董明珠打比方道。
談及子女教育時,她直言,重要的不是讓后代繼承物質財富,而是培養他們的獨立思維。“媽媽,你從零開始。我也要從零開始。”董明珠兒子曾經說過的這句話,對她頗有安慰。
?
相關鏈接:
董明珠自曝格力炒成龍魷魚原因:就為省那幾千萬?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