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10月27日消息(海口晚報全媒體記者 光明)截至2013年底,海南存活百歲老人1944人,每十萬人中有百歲老人21.46人,遠遠超過世界長壽地區7.5/10萬的評定標準。
今年8月,國際人口老齡化長壽化專家委員會授予海南和韓國濟州島“世界長壽島”匾牌和證書;今年10月21日,中國老年學學會在北京公布,全國百歲老人最多的省份是海南。
海南何以成為“世界長壽島”?記者了解到,國際人口老齡化長壽化專家委員會在評定標準中,突出了空氣質量指數、植被指數、地表水質量指數等基本要素;中國老年學學會也認為,長壽老人生活地區呈現出生態環境優良、長壽文化厚重等特征。
解碼海南“長壽島”,天藍、地綠、水清、心情好,必不可少。
在中國老年學學會會長李本公看來,中國的長壽老人普遍喜歡戶外活動,喜歡與人溝通交往;他們生活的地區也普遍長壽文化厚重、經濟發展適度。
在這其中,長壽文化厚重被提到一個重要位置。專家認為,從古代“百歲坊”到今日“長壽島”,海南的長壽文化源遠流長。
早在1098年,北宋文豪蘇東坡被貶海南儋州時,就寫下了當地的長壽老人現象:“百余歲者往往而是,八九十歲者無論也”。
由皇帝敕命在海南建立的“百歲坊”也有多座。據傳,清代時期瓊州府臨高縣那虞都永寧鄉三省村,住著一對恩愛的夫妻。丈夫彭京賢是位教書先生,和妻子吳氏恩恩愛愛地度過了一生。彭京賢去世的時候已經100歲,妻子吳氏則活到102歲。嘉慶皇帝知情后下圣旨,并且親自題寫了“齒德兼隆”,令當時的瓊州府和臨高縣官員為彭京賢夫婦修建壽坊。
《文昌縣志》也記載,咸豐年間文昌的百歲壽星21位,有夫妻百歲齊老的邁陳都(今邁號鎮)人陳仲九享年113歲,其妻黃氏享年107歲,還記載皇帝赦命建立的3座“百歲坊”。
而據《崖州志·人物》記載,清代崖州(今三亞一帶)有90歲以上壽星37人,其中百歲壽星3人,最高年壽者為今樂東縣羅馬村的紀國籍,年壽108歲。
從“百歲坊”到今日“長壽島”,海南的長壽文化一脈相承。
從古代開始,海南各地,每逢鄉里有壽星慶賀壽誕之時,往往邀請地方上的顯貴、文人鄉賢光臨,為長壽老人祝壽,撰贈壽文、壽序、壽匾,以表祝賀或贊美其德。
老人長壽,與子孫后代孝敬、家庭和睦息息相關。在澄邁縣金江鎮龍寨村張氏宗祠里,懸掛著清朝海南歷史上惟一的探花郎———張岳崧題贈的“孝友遺風”匾額。文意為族中弟子要把孝敬長輩和友好相處的古之風尚流傳下去。
而在近年來,長壽文化更是海南一張閃亮的名片。經過15年的精心打造和培育,三亞南山長壽文化節已經成為海南重要節慶活動之一。每年長壽老人齊聚南山,登高望遠,其樂融融。在海口,海南候鳥式養老服務協會負責人之一吳佩霖,多年來致力于創辦“藍色老人休閑行宮”,專門為中老年群體提供休閑度假服務。通過組織“空巢老人”團聚、文化聯歡等方式,倡導尊老愛老,休閑養生等長壽文化。
??? 生態環境優良:天藍地綠水清是長壽保障
今年8月27日,第三屆人口老齡化長壽化國際研討會在韓國首爾市舉行。會上給中國海南島、韓國濟州島頒發了世界長壽島匾牌。
世界長壽島認定標準分為幾個方面:國際上對世界長壽地區認定標準。區域現存活百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達到10萬分之7.5以上;世界長壽區的評價指標。共有九個基礎指標,即百歲及以上老人在總人口中的占比,65歲及以上者中90歲及以上占比,人口預期壽命,植被指數,空氣質量指數,地表水質量指數,人口平均預期壽命,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恩格爾系數;認證報告。
由此可見,空氣質量指數,植被指數,地表水質量指數,這些生態條件被放在重要位置。而天藍、地綠、水清的海南,恰恰具備這些優勢。
海南四面環海,海洋空氣較內陸污染少,空氣中含有較多的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有毒物質較少。熱帶季風氣候帶來溫暖濕潤的特性,也有利于空氣的凈化。2013年,全省空氣質量總體優良,優良天數為99.1%,其中優級天數76.6%,良級天數22.5%。全省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年均濃度符合國家一級標準,各市縣空氣質量均達到或優于國家二級標準。
極高的森林覆蓋率,也是專家公認的海南人長壽的原因之一。省政協委員劉艷玲研究指出,海南古為森林之島,公元前111年森林覆蓋率約為90%。2013年底,全島森林覆蓋率為61.9%,這里擁有亞洲至今保存最為完整的熱帶雨林。
森林覆蓋率高,不僅有涵養水源的功效,也為清新空氣提供了自然保障。空氣中負離子含量多,也有利于提高人體免疫力。去年,海南霸王嶺、尖峰嶺、五指山、七仙嶺、銅鼓嶺、吊羅山、呀諾達、亞龍灣等8個主要森林旅游區空氣質量優良,空氣負離子年均濃度分別為6853、7352、6755、6835、4099、6481、5813、5005個/立方厘米,均大于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清新空氣負離子1000-1500個/立方厘米標準,對人體健康極有利。
海南醫學院教授蔡望偉認為,清潔的水源對于生命的延續至關重要。海南飲用水呈天然弱堿性,水質符合國家標準和世界衛生組織標準。省國土環境資源廳提供的有關監測數據顯示,2013年南渡江干流所有監測河段均符合或優于國家地表水Ⅲ類標準,水質達到優級。全省18個市縣的城市(鎮)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源地水質總體優良,開展監測的26個縣級以上城市(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絕大部分水質符合或優于國家Ⅲ類標準。
??? 經濟社會協調:心態平和 壽星多終身勞作
中國老年學學會會長李本公根據多年調查研究指出,長壽老人生活的地區普遍呈現出生態環境優良、長壽文化厚重、經濟發展適度、社會事業協調等特征。壽星在生活習慣上都有以下共同特征:一是心態平和,凡事順其自然;二是飲食節制,粗茶淡飯;三是勤勞好動,終身勞作;四是家庭和睦,子女孝順。
近年來,海南經濟持續健康運行。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10.9%,扣除價格因素,基本跟GDP增長同步。特別是農村居民收入,從2010年起連續幾年都保持兩位數的增長態勢,今年前三季度增幅居全國第5位。省統計局局長符國瑄認為:“從政府到民間,這些都是真金白銀的增長,說明我們在加快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追求國際旅游島建設的‘成色’和質量。”
社會事業協調發展。目前,海南共建設市縣養老服務中心項目14個,建筑面積達10萬平方米,床位2588張,其中海南省托老院、陵水縣養老服務中心、屯昌縣養老服務中心3個項目已投入使用,儋州、澄邁、萬寧、文昌等4個市縣養老服務中心項目已竣工,定安、瓊中2個市縣養老服務中心項目已動工建設。海南還加大福利彩票公益金對養老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
休閑從容的生活態度、樂觀知足的生活性格,也是我省居民長壽現象的背后因素。在澄邁縣羅驛村采訪時,99歲老人李以法時常幫忙給村里的老伙伴們買菜,他的交通工具是一輛單車。很多長壽老人都寬容豁達,天性善良,善與鄰舍相處。近百歲還能自己料理家務,拾柴做飯,打掃清潔。他們大多粗茶淡飯,不挑食。海南醫學院附屬醫院中醫科專家蘇敏認為,海南盛產大米和豆類、薯類、蔬菜類作物,多屬生態食品,有利于人體健康。此外,海南人炒菜清淡,也有利于人體健康。
2009年5月,澄邁縣榮獲“中國長壽之鄉”稱號,萬寧、文昌也在去年被認定為“中國長壽之鄉”。澄邁縣和萬寧還分別獲得了“世界長壽之鄉”稱號。
作為省會城市的海口,事實上也是一座長壽城市。據人口統計數據分析,截至2013年底,海口全市60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口24.07萬人,占全市總人口比例的12.87%;80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口3.3萬人,占全市老年人口比例的13.71%。海口市老齡辦主任武金嶺介紹,按聯合國規定的“長壽之鄉”每10萬人中擁有百歲壽星7.5人的標準測算,2013年底海口市100歲以上老年人口333人,全市每10萬人中擁有百歲壽星17.8人,遠遠超過了聯合國規定的長壽之鄉標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