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起“事故”完全可算是一種個人恩怨,堂堂政法委的官方微博竟然淪為了個人恩怨的爭斗場。如果連運營管理微博的能力都沒有,還怎么去利用微博進行良好的官民溝通呢?
甘肅張掖政法委官微的一條微博,被網友截圖后在社交媒體廣泛轉載。微博曝光王姓副科長“帶異性回家過夜”,而其正是張掖政法委官微的日常維護者,這被網友稱為“自我舉報”。
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下,舉報官員存在作風問題,如同“打蛇打七寸”,正中問題官員的要害。只是現在舉報者“潛水”,被舉報者信誓旦旦表示自己純屬無辜,缺少當面對質和直接證據,有關部門的調查究竟會是什么結果,圍觀的人或許未必能夠盡興。
真相無非兩種:舉報屬實,對被舉報者處分問責;舉報失實,被舉報者可采取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名譽權利。只是作為一起公共事件,在人們如同觀看鬧劇一樣圍觀時,其能夠提供給我們的看點,則主要是“官微”的淪落。人們更好奇的是,誰能夠擅自通過“官微”發聲?相關負責人表示,可能是賬號被盜。那么“官微”的賬號怎么如此容易被盜?究竟是網絡運營商那里出了問題,還是本部門自己運行維護中存在失職?
近年來,我國政法微博呈現蓬勃發展趨勢。截至去年底,全國公檢法司四類政法機關開通官方微博3萬多個。很多政法部門將官微作為自己的輿論平臺,主動發布信息、答疑解惑、官民互動。但這種繁榮的背后,也存在諸如“空殼微博”、管理不善等缺憾,有的單位重開通輕維護,重視粉絲數量輕視解決實際問題。更有甚者,開通“官微”被當作增設職位、擴充資金的借口。
據報道,張掖政法委官微自去年4月21日開通來,發布微博649條,擁有粉絲67615人。在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發布的《2013年新浪政法微博報告》中,入選全國十大政法委微博,排名全國第四。按道理,這是政法微博中的佼佼者,出現這樣的“事故”令人費解。張掖政法委最新通報,已暫停被舉報者的政法委官微管理職務,并稱舉報內容完全失實。于是乎,這起“事故”完全可算是一種個人恩怨,堂堂政法委的官方微博竟然淪為了個人恩怨的爭斗場。
負責“官微”維護的人,竟在自己地盤上被人擺了一道,這或許令當事人難堪,不過更令人難堪的是“官微”所代表的部門。打鐵還需自身硬,如果連運營管理微博的能力都沒有,還怎么去利用微博進行良好的官民溝通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