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11月26日,海口市今年共發生了5起環衛工被撞事件,其中3人死亡,4人受傷。環衛工人大多為臨時工,工資水平處于中國城市收入的底層,月薪只有1400多元,再加上安全問題頻發,無疑讓這個群體變得更加脆弱。
回看這一年的被撞事件,我們發現,環衛工的意外多發生在道路清掃時分,司機的疲勞駕駛、酒駕等違反交通法規的行為都是導致意外的原因。許多新聞報道著力報道環衛工的奉獻精神,重點放在了對弱勢群體的同情上,也從環衛局、司機等方面給出了許多實際解決辦法。然而,大部分解決辦法在三年前、五年前就已經提出,近期合肥出臺的針對“車窗拋物”的罰款也遇到了取證的難題,環衛工的安全依然無法保證,相關新聞報道層出不窮。筆者認為,解決環衛工的道路安全問題,應先從每一個社會成員的意識入手。
筆者在10月份采訪瓊山區某環衛工時聽到這樣的話:“有的人不理解我們的工作,還說‘我不丟垃圾,你不是得下崗嗎?!’傷我們的心。”在中山南路,筆者曾親眼目睹環衛工人在一條不足一公里路段上來來回回地清掃。“掃完就臟,一刻都不能休息。”一名女環衛工人這樣說道。
對于這種對環衛工人出言不遜的行為,反映出某些市民的“花錢買服務”的心理。當家長覺得把孩子送到學校教不好就是老師的責任,是把教育理解為一種有使用價值的商品;當戀人覺得對方不給自己買奔馳寶馬就是不愛自己,是把愛情等同于昂貴的物件;當覺得丟垃圾理所應當的時候,是把環衛工當作了自家花錢請來的保姆。衡量一切價值的度量尺都和經濟條件掛上了等號。
所以,想要解決環衛工的安全問題,首先要做的是轉換心態。讓經濟理性價值觀從人們心里徹底抹去,不然“花錢買服務”的心態會讓市民認為花了納稅人的錢,丟垃圾的行為理所應當。試想,環衛工人需要時時刻刻工作在第一線,面對一個“掃完就臟”的環境,身體的疲勞和清掃頻率的上升都會增加“飛來橫禍”的風險。
其次,急躁也是導致悲劇發生的一大主因。11月17日發生在濱江路上的奔馳撞飛環衛工人的事件就是由超車引發。無獨有偶,發生在今年2月18日的環衛工被撞事故,涉事司機也涉嫌超速和疲勞駕駛。
在我們譴責司機疲勞駕駛、超速危害環衛工及整個道路的安全的時候,我們也應該自問,自己是不是一個遵守交規的行人呢?社會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事故的責任認定有它的主要承擔者,但誰說那些無視交通法規的行人不是幫兇?也許就是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太急躁,才讓這個交通安全標語隨處可見的社會里依然有著屢禁不止的超速和疲勞駕駛。標語可以做無數次變化:“小心駕駛”“請勿超速”“不要酒駕”,甚至即將出現的“注意前方有環衛工人”,但若不能深入人心,又有什么用處呢??
?
相關鏈接:
父為孩“車窗拋物”受罰 并自愿與環衛工一同掃馬路?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