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譽”背后,實際是競價排名
●“誰出的錢多,就排在前面,出的錢少就排在后面。消費者都被蒙在鼓里。”
品牌排行網、中國品牌網、排行榜天下……形形色色的網絡品牌排行網站,對制造“品牌排行榜”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記者打開一家品牌排行網站,網站正在進行“消費者投票”,排行商品五花八門,除了羽絨服、蠶絲被、太陽鏡等生活用品,還有蓄電池、麻將機、硅藻泥。網站聲稱,消費者投票就是商品能否入選“十大品牌榜”的依據。投票規則很簡單,點擊商品品牌下方的投票按鈕即可。網站還非常“正規”地標明:“嚴禁非法投票、軟件刷票等不正當行為,會員每30分鐘只能投1票,每天最多投8票”。
這家網站列出了已經結束評比的“中國沙發十大品牌”,證書上寫著:“經審核,貴公司生產的XX牌沙發榮獲2014中國沙發十大品牌”,頒發機構是“中國行業十大品牌活動組委會”,“獲獎企業可將獲評排行結果用于對外宣傳推廣”。
李崢是北京居然之家某建材銷售門店的員工,他告訴記者,他們銷售的建材每年都可以“獲得”很多這樣的榮譽,這些榮譽都在公司經銷門店懸掛出來,但多數“榮譽”也沒有專門的人來審核、調查, “其實大家都知道,這最優、知名就是花錢買的。”
李崢說,行業內都心知肚明,除了那些知名度很高的品牌,其他小企業在搶奪排名上砸錢都很厲害,“誰出的錢多,就排在前面,出的錢少就排在后面。消費者都被蒙在鼓里。”
“這類評選大多事前沒有標準,事后沒有監督,實質上就是競價排名,甚至有些就是直接收錢發證。”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一家自稱是地板行業“第一門戶”的網站已連續5年組織地板行業“十大品牌”等評選。這家網站合作客戶分為高級VIP會員和戰略VIP會員,都是行業內的地板生產企業,年費分別為數千元甚至數萬元。顯然,只要交了“會費”,他們的“行業”排名自然不會靠后。
"光環"閃亮,產品不行還是沒用
●“消費者會看中品牌的價值、知名度,但是更注重產品的質量、實用性。”
針對目前商標評比過多、過濫、暗箱操作等問題,國家工商總局副局長劉俊臣近日表示,將協同有關部門進行整治。國家工商總局正在研究對相關商標、品牌排行榜進行規范,并借助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掌握市場主體信息、商標注冊信息等資源優勢,建立科學客觀公正的品牌價值評價體系。
業內人士表示,社會上有各種各樣的品牌排行榜,10強、50強、100強都有,有一些堅持客觀標準,公認度比較高,但是也有很多排行是出于營利目的,在不透明的情況下操作形成的,“現在工商總局在研究怎么規范這一類的行為,形成規范、有序的商標品牌價值評價體系。”
各類品牌排行榜的評選不僅會擾亂行業市場,造成真假品牌難分的局面,還會給消費者的權益造成危害,企業由于“評選”造成的額外成本也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不僅是企業為各種“評選”“排名”奔波勞神,消費者無辜成為“榮譽”背后的“埋單者”,反而給品牌排行產業發展提供了便利,破壞了市場環境。
在北京西單商場,正準備選購羽絨服的張潔認為,企業是想借助這些虛假的光環來獲取利潤,打開市場,殊不知更多精力應當放在產品質量的保障、售后服務的提高等方面,“消費者會看中品牌的價值、知名度,但是更注重的還是產品的質量、實用性。”
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十四條明確規定,經營者不得利用廣告或者其他方法,對商品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工商部門應當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消除影響,可以根據情節處以1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如果商家在店堂內擺放或者懸掛的是虛假榮譽,同時又以此向消費者推薦,就是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行為。
張潔建議:“應當引導市場維護公平競爭,營造良好的市場評比環境。現在很多企業總是在發展道路上犯低級錯誤,盲目追求品牌知名度,獲得多少榮譽證書,甚至是申請多少專利,總把這些當做搶占先機的噱頭,但是這些榮譽不是支持企業能走得遠的資本。企業應當知道自己的發展重心到底在哪方面,宣傳得再好、廣告再響亮,產品不行還是沒用。”本報記者王 觀
延伸閱讀
如何識別品牌排行榜
品牌排行是以一定標準對品牌進行先后排名而得出的一種排行榜,一般分為單純看銷量或關注度的熱度排行、根據多維度指標和不同權重的品牌排行。比如,美國《財富》雜志發布的世界500強排行榜以企業收入作為指標。
但是,也有一些機構渾水摸魚,頻頻推薦行業排名,不僅消費者看不明白,生產企業也難辨真假。特別是隨著互聯網的興起,有的網站專門從事商品排行推薦,五花八門的商標評比幾乎囊括所有商品領域,其中不少品牌排行榜評選秩序混亂,甚至給錢就能上榜,品牌評比亂象橫生。那么,消費者怎樣才能不被此類評比排行迷惑呢?
看評選機構是否權威。目前,每一個行業除了有行業協會外,還有不同類型的研究中心、展覽組委會,這些機構都能夠對行業內的商品進行評選,這些評選一般都沒有權威性可言。消費者在遇到某產品博覽會、某家居市場、某建材家居研究中心等評選機構推薦的商品排行榜時,要多留個心眼。
看評選名目是否繁多。權威機構的行業品牌推薦一般專注某個行業,如果涉及行業過多,則可能是有貓膩。
看相關證書是否過期。正規機構頒發的質量證書一般都在證書上明確標示出有效期,且一般都要經過年審。如果商家出示的證書既沒有有效期,也沒有任何年審記錄,那么這樣的證書就很值得懷疑。(尚文整理)
?
相關鏈接:
本土洗發水品牌日漸式微 為補回業績扎堆房地產?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