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法在校園里“活”起來
【教育】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4日上午,北京景山學校里傳出了誦讀憲法的聲音。在我國首個國家憲法日到來之際,教育部在北京景山學校舉行國家憲法日學習宣傳教育活動。同一天,江西、四川、海南等各地學校也都舉行了形式多樣的國家憲法日教育活動。
法官為小學生們講解法徽的構成及意義。新華社發
中國憲法學研究會會長韓大元有一個習慣,不管走到哪兒都會帶上一本憲法。他對憲法中的條款熟記在心。在他看來,這本薄薄的小冊子表達了我們民族的歷史、現實和未來,承載著“共和國的價值觀”。“一切權利屬于人民,體現了我國憲法的民主精神。作為一個中國公民,心中要對憲法充滿敬畏。”
景山學校校長范祿燕表示,青少年憲法觀念和法律素質,關系建設法治國家的前途。該校會依據青少年身心發展特點,開展形式多樣的法律教育活動,提高學生法律素養。
在北京交通大學的校園里,同學們參與憲法日活動的熱情同樣高漲。該校巧妙運用新媒體,將活動內容發布在微信朋友圈和微博中。“充分考慮到年輕人的特點,在設計活動的時候盡量貼近同學們的習慣和興趣”,北京交通大學法學院學生王佳偉和施韻參與了活動的組織和策劃。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出席國家憲法日校園主題教育活動時指出,要突出憲法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并積極探索符合青少年認知能力和特點的憲法教育內容和方法,讓憲法精神和法制觀念深入學生內心,體現于學生行動之中。
當天,教育部全國青少年普法網正式啟動了全國范圍的“網上學憲法”活動,專門開設了“法學大家講憲法”精品課程欄目。?
(光明日報北京12月4日電?光明日報記者?陳鵬?光明日報通訊員?袁芳)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