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何13億多人選不出11人踢球?
今日(12月8日)起,人民日報將陸續推出“筑夢足球2014”系列報道。人民日報發布的預告稱,記者歷時3個月走訪了體育界、教育界以及社會各界各方人士,就足球從青少年抓起等問題展開采訪、研討、座談,整理出這組系列報道。今日刊發第一篇文章,題為《人才短缺,難成大事》。以下為全文:
2014年12月05日,安徽省合肥市瑤海區和平小學,校園足球俱樂部的孩子們正在和自己的老師進行激烈的足球趣味對抗賽。 CFP 圖
作為世界上最受關注的體育項目,足球在中國卻處于最尷尬的境地。
這種尷尬來源于國足戰績屢創新低、來源于球員素質頻破底線、來源于足協權威日漸流失、來源于足球生態積重難返……
沒有足球形象的止跌回升,沒有足球氛圍的止寒回暖,中國足球很難擺脫負面新聞纏身的窘境。甚至可以說,如果足球這塊短板無法補齊,中國體育也就始終找不到體育強國的底氣。
成績不佳、斗志不旺、作風虛浮、陋習成堆,這些頑疾的確容易使中國足球迷失方向,但真正讓中國足球走向沉淪的卻是足球人才的青黃不接、難以為繼。
“13億多人選不出11個人踢球”之痛
每到世界杯賽期間,中國球迷都會有一種莫名的失落感。面對如火如荼的世界杯賽場,面對中國隊長期缺席的尷尬現實,無數人都在問同一個問題:“為什么13億多人選不出11個人踢球?”
看似難以回答的詰問中,飽含著種種期待與無奈。泱泱大國,居然只能長期扮演世界杯賽的看客,人們提出這樣的詰問并不過分。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作為地位穩固的體育大國,為什么在足球項目上無法拿出像樣的成績、為什么難以看到足球提升水平的希望?無數次悲傷的記憶已經足以證明現實的殘酷:這樣一個大國還真就選不出一支像模像樣的隊伍在世界杯賽場上給國人帶來榮耀與驚喜。
自然人口并不等同于足球人口,這是無需解釋的道理。13億人口固然數量驚人,但我國又有多少足球人口能夠擺上臺面?沒有濃厚的足球氛圍、沒有充足的足球場地、沒有成熟的足球文化,卻想擁有一支國際公認的高水平球隊,基本上等同于癡心妄想。
足球氛圍的形成,和社情民俗相關、和政策導向相關、和歷史積淀相關,這不是中國足協擔當得了的,更不是俱樂部和球員擔當得了的,但這并不影響人們把對足球發展氛圍不佳的惱怒發泄到中國足協、俱樂部和球員身上;足球場地的興建,和財政投入相關、和社會支持相關、和地方重視相關,這不是一個單位、一個個體就能實施得了的,但這并不影響一些單位與個人在規劃、建設、使用足球場地的過程中體現價值、發揮作用;足球文化的養成,和日積月累堅持不懈相關、和厚積薄發水到渠成相關、和細心呵護點滴行動相關,這不是僅憑熱情大力推廣就能達到目的的,但這并不影響人們認清形勢找準路徑朝著正確的方向穩步前進。
談及國家隊的人才輸送問題,山東魯能泰山足球學校常務副校長趙民的感悟頗具代表性:“十幾年來,我們為各級職業聯賽輸送了130多名職業球員,為各級國家隊輸送了158名隊員,但如果談及輸送具備國際水平的球員,需要我們反思和改進的地方實在太多”。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