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1月4日消息(海口晚報全媒體記者 黎光 實習生 王潔敏)2010年1月4日,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這是繼建省辦經濟特區之后,海南迎來的第二次重大機遇。海口作為省會城市,在基礎設施、管理、人才等方面處于相對領先水平,有責任也有條件發揮自身優勢,為完成國際旅游島建設六大戰略任務多做貢獻。
為此,海口市第一時間成立了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陳辭為組長的海口市推進國際旅游島建設領導小組,確立幾大發展原則———堅持統籌兼顧,協調發展。堅持富民強市,普惠民生。堅持生態立市,環保優先。堅持改革創新,先行先試。堅持率先領軍,強化輻射。在這一原則指導下,大力推進旅游業及相關產業的改革創新,大力發展都市旅游、商務旅游、文化旅游,建設低碳經濟示范市,搭建綜合配套的高水平國際經濟合作與文化交流平臺,為南海資源開發提供人才、科技、金融等保障服務,做熱帶農產品集散和深加工中心。更加強化中心概念,努力打造宜居、宜業、宜學、宜游的品位之城。
從5年前旅游業的“南熱北冷”到如今的“南熱北暖”,人們深切地感受到在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過程中,海口市對旅游業發展所發揮的巨大影響力。其實,這種影響涉及人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盤點5年前海口市提出的建設國際旅游島四大重點任務,我們不難發現,海口離這一目標更近了。5年打基礎、修跑道,海口建設國際旅游島進入一個嶄新時期。
全省現代服務中心逐步成型
國務院文件明確提出,海南要積極發展服務型經濟、開放型經濟和生態型經濟,形成以旅游業為龍頭、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特色經濟結構。因此,海口市5年前就提出打造全省現代服務業中心。
當時,海口第三產業在三次產業中的比重保持在65%左右,但大而不強,現代服務業的份額較小,傳統服務業占據主導地位。5年來,海口以國際旅游島建設為契機,在提升現代服務業水平上下了更大的工夫。
這幾年,海口著力建設以歷史文化名城和戶外有氧運動為品牌的具有國際影響的旅游目的地,充分展示熱帶海島都市的文化品位和生活情趣。觀瀾湖高爾夫度假區和游艇業已發展成為海口的品牌。聯合瓊北地區6市縣,整合旅游資源,創新旅游產品,打造瓊北一小時旅游圈。豐富“娛樂之都”內涵,每年都舉辦一批重大文體賽事活動,推出多種檔次的演藝節目,做到月月有精品,周周有演出。加快推進五條歷史文化街區改造,完善文博設施,保護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提高旅游文化品位。鞏固全島物流中心的地位。利用海陸空立體交通優勢和海口綜合保稅區這個對外開放平臺,不斷強化和完善城市物流功能。
機場免稅店、望海國際商城等一批大型購物中心建成,海口成為島內外人士購物的首選之地,形成門類更齊全、檔次更多樣的商業體系,國際知名品牌企業紛紛落戶。發揮資金集聚、結算便利的條件,吸引國內外更多的金融機構入駐海口,金融中心功能進一步放大。
特別是2014年,海口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壓力,通過制定出臺水運、商貿服務、房地產、醫養、旅游市場開發等穩增長促發展三十條產業扶持政策,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優化產業結構。服務業轉型升級加快。預計2014年服務業增加值731億元,同比增長12.2%。其中,接待國內外過夜游客1120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35億元。農業基地建設加快推進。羅牛山10萬頭養豬場異地技改項目開工建設,那力洋等蔬菜基地加快建設。工業經濟平穩發展。美安科技新城一期順利推進,高新區創業孵化中心建成運營,碧凱藥業等16個項目建成投產,康芝藥業新廠、英利1GW擴建工程等項目建設順利。
強化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
海口根據國務院文件的要求,增強綜合服務功能,促進產業和人口集聚,提高城市的綜合發展實力和輻射帶動能力。
5年來,海口以泛珠三角“9+2”會議配套設施建設為契機,加速城市旅游化改造,完善城鄉路網、給排水等基礎設施,推進美蘭機場二期、馬村港、秀英港等空港海港和城市快速公交系統建設,規劃建設海口濱海濱江步行、自行車慢行系統,啟動旅游標識、咨詢系統改造,逐步形成符合國際標準的公共服務設施。
貫徹同城理念,與周邊市縣加強協作,在城鄉規劃、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布局、土地利用等方面實現一體化。同時加快片區開發,探索建設特色旅游小鎮,深入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努力提升城市品位。發展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建設區域性醫療中心,進一步完善文體設施,推進平安海口建設,為國際旅游島公共安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人才培訓等提供支撐。
2014年,海口重點項目建設扎實推進,61個省重點項目完成投資400億元,超出年度計劃111億元。全面深化改革開局良好。精減行政審批服務事項713項,提速率達51.75%,清理行政審批中介機構185家,推出審批便民服務新舉措107項。工商登記改革扎實推進,新登記企業13479家,注冊資本498.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9.72%、112.44%。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試點,穩妥推進土地有序流轉。推動海口港與洋浦港的港口、航運資源重組,為打造海口在環北部灣的航運樞紐地位奠定基礎。社區管理體制改革有序推進,網格人口采集進度達91.17%,實有房屋采集全部完成。啟動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改革,“先看病后付費”診療服務模式試點擴大到5家公立醫院。成功舉辦2014年UCLG世界理事會、亞洲市長論壇。海口綜合保稅區國際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建成開業,海口港區(秀英港)被列入國家汽車整車進口口岸。
市旅游發展委員會負責人介紹,2014年,瓊北區域旅游一體化輻射示范作用明顯,完成了三步走。第一步,通過做形象取得廣告效應;第二步,通過做產品取得市場份額;第三步,通過做品牌孵化產業鏈。瓊北連續三年被評為“2014年廣東人最喜愛旅游目的地”。瓊北區域旅游一體化合作使得海南北部旅游成功突圍,海南旅游的格局從“南熱北冷”跨入到“南熱北暖”的新的歷史發展階段。
“綠色低碳”走進市民生活
正當目前國內一些大城市把PM2.5值控制在100以內列入若干年后的奮斗目標時,海口市民正在享受著全國最好的空氣。2014年12月28日市環保局在本報公布的PM2.5值是18-25,而這還不是全年最好的一天。這源于5年前,海口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綠色低碳示范市。
海南創建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海口力爭走在全省前列。5年來,海口堅持把生態環保、低碳循環的理念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建設的各個領域,按照建設國際旅游島的要求,完善各項規劃,探索綠色發展模式,加快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規劃建設低碳社區、低碳工業園、低碳農業示范區和低碳生活示范鎮,推進行政機關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工作,大力推廣節能環保建筑。同時引導市民和廣大游客增強生態環保意識,把生態理念轉化為大家的自覺行動。
2014年,海口出臺《加強東寨港紅樹林濕地保護管理的決定》,將紅樹林濕地規劃管理范圍擴到12萬畝,完成三江濕地公園規劃招標;深入開展“綠化寶島大行動”,植樹造林1.4萬畝;狠抓汽車尾氣排放和工地揚塵等整治工作,空氣質量持續向好。2014年前三季度,海口空氣質量在全國重點區域74個城市排名第一。
老百姓得到更多實惠
海口不和別人比經濟總量,追求的是讓生活在這里的民眾有更強的幸福感。
2014年12月26日,美蘭區演豐鎮瑤城新型農村社區,幾名老人在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下棋娛樂。“村里也能和城里人一樣生活,很開心。”村民符芳文說。
2014年12月28日,市民周先生在永秀花園一期限價房綜合服務中心領到了自己的新房鑰匙,令他高興不已。全省最大的保障房項目永秀花園開始分期、分批交付使用,購房業主陸續辦理交房入住手續。許多市民將在這里圓上住房夢。
2014年,海口城鄉統籌發展取得新進展。百個統籌城鄉示范項目全部啟動。云龍鎮13個項目進展順利,并率先建成全省第一條鄉鎮燃氣管道。演豐鎮9個項目全部開工,其中老豆藤商業街、瑤城新型農村社區建成使用。
2014年,海口民生持續改善。年初省政府10件實事和市委、市政府承諾10件實事基本完成。學齡前教育3年行動計劃全面完成,30所公辦幼兒園全部竣工。新增城鎮就業56398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1.35%。新農保、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參保率分別達97%、95%和99.9%。完成農村危房改造3500戶,實施農村安全飲水工程,解決了5.1萬人安全飲水問題。
海口堅持“讓居民成為國際旅游島建設的最大受益者”這一理念,以富民為目標,推進旅游目的地建設。通過國際旅游島項目的引進、產業的發展,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最大限度地消化當地富余勞動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把解決民生問題作為舊城改造的主要出發點和落腳點,繼續強力推進。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給,推出一批新的經濟適用房和限價房,切實解決中低收入群體的住房問題,讓常住居民真正享受到國際旅游島建設帶來的好處。
?
?
相關鏈接:
瓊海:國際旅游島新興旅游目的地?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