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1月30日消息(海口晚報全媒體記者 光明)1996年萬綠園出現在海口市濱海大道旁。這塊千畝黃金綠地,成為市民心中的一處精神家園。18年后,海口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通過《關于加強東寨港紅樹林濕地保護管理的決定》。海口以此為契機,規劃建設國家級濕地公園,建設“第二個萬綠園”。
綠色和生態是海口的優勢和最大資本,也是海口生命線。海口從源頭上遏制污染,兌現碧水藍天賦予的“綠色承諾”:從第一個“萬綠園”,到第二個“萬綠園”,海口“生態立市,環保優先”的綠色發展理念沒有變,走出了一條新型工業增產不增污、繁榮經濟增效不增污、發展旅游增景不增污的綠色產業發展道路。
堅持走綠色崛起之路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絕不是對立的,關鍵在人,關鍵在規劃和思路。
海口市決策者認識到,必須走差異化的發展道路,不能跟其他城市比拼GDP、拼工業產值,而是比現代化服務業的發展水平,比產業核心競爭力,比生態環境保護,比城鄉居民生活水準。堅持“四宜三養”這一發展思路,海口把綠色生態的理念貫穿到城市定位、產業選擇、發展規劃、社會管理等方方面面,牢牢守住海口賴以生存發展的青山綠水和碧海藍天這一最大資本。
“北方有沙塵暴,我們東寨港有‘鳥暴’。”在海口市東寨港,眺望在灘涂上靜靜覓食的成群鷺鳥,保護區工作人員自豪地講述著退塘還林后的新氣象。
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50064畝,是我國建立的第一個以保護紅樹林生態系統為主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也是迄今為止我國紅樹林保護區中連片面積最大,紅樹林資源最多、樹種最豐富的自然保護區。
長期以來,各級政府和當地群眾對保護東寨港紅樹林濕地做出了不懈努力。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東寨港保護區及其周邊毀林挖塘、排放污水、水產養殖以及咸水鴨養殖等行為時有發生,造成濕地生態功能下降、生物多樣性減少,東寨港紅樹林濕地生態環境的保護面臨嚴峻的形勢。
省人大修訂了《海南省紅樹林保護規定》,海口市人大2014年3月30日出臺《關于加強東寨港紅樹林濕地保護管理的決定》,市政府建立《海口市東寨港紅樹林濕地協調管理聯席會議制度》,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啟動國家級紅樹林濕地公園建設。
恢復和保護好這一全國面積最大的紅樹林濕地,是一份沉甸甸的承諾,更是海口義不容辭的責任。建設好、保護好、利用好這一“綠色銀行”,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通過開展環境整治、退塘填塘、植樹造林等工作,東寨港區域新增紅樹林面積3100多畝。建設紅樹林濕地公園將紅樹林濕地總體保護和控制范圍由5萬多畝增加至12萬多畝,促進了該區域產業的轉型升級。保護區水質不斷改善,據今年1月份監測,演豐東河水質由劣Ⅴ類改善為Ⅲ類,演豐西河、羅雅河、演州河等入港河流均達到相應功能區標準,樹立了城鄉統籌環境綜合整治的實踐范例。
為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求和環保為民宗旨,海口市狠抓落實,以人為本,解決廣大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環境問題,讓海口市民過得更加幸福。海口積極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十大工程”, 以空氣環境、水環境、噪音污染、農村環境整治、生態建設整治為重點,實施示范工程,空氣質量連續5年位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一。各地游客紛紛來海口欣賞美麗的風光,呼吸清新的空氣,享受良好的生態環境,海口已成為全國人民休閑度假的心儀之地,名副其實的“避霾勝地”。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