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生一對一的簽約服務,讓醫護人員更具責任感。
家庭式定制服務
暢通三級醫療網絡
海口網2月1日消息(海口晚報全媒體記者?李晶晶攝影報道)“看病難、看病貴”多年來總是困擾海口百姓的重大民生難題。三級醫院打擁堂,專家號一號難求,社區門診運營不規范,不受患者青睞……基層醫療機構功能虛化,使得三級醫療網絡遭遇“腸梗阻”,百姓享受便捷、廉價醫療服務的夢想一直在遠方。2014年,市人大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納入重點督辦案件,人大代表和市衛生局經過總結調研、實地走訪、多方考察,制定了實行簽約服務的具體方案,在惠民醫療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家庭式服務”跟蹤居民健康信息
“阿婆你這個降壓藥一定要記得按時吃哦,今天比上周高了10個點了。”1月31日上午10點,瓊山區繡衣坊的李玉梅阿婆家,海口市忠介社區衛生服務站醫生鄭敏一邊從暖瓶中倒水,一邊再三囑咐著。自從9月底和李阿婆一家簽約以來,鄭敏的醫療服務團隊每周都到李阿婆家看看,他們給老人測量血壓,進行醫療指導,還仔細詢問記錄李阿婆一家7口人的情況。“阿婆和阿公都有高血壓、糖尿病,這種家族式疾病有可能會在他們子女身上出現。”鄭敏說,因此只要遇見阿婆的兒子、孫子們在家,也總要叮囑他們日常健康生活方式,給他們做一些常規的檢查。
記者在鄭敏醫生的電腦里看到,她的團隊負責的30多戶居民都有著詳細的健康檔案。哪家老人患有心血管病,哪家孩子有哮喘,哪位居民近期去醫院做了什么手術,術后需如何護理調養,都有詳細的記錄。81歲的莫阿婆說,她多年來一直頭暈,患有多種老年病,一年總要住院五六次,但從9月底簽約以來,由于醫生團隊的細心護理和指導,她對自己的病情放心了,4個月來沒再去醫院。
1月31日上午,在瓊山區忠介社區、美蘭區南寶社區、海甸島新利社區等幾家社區衛生服務站,很多居民表示,自從社區為居民建立健康檔案以后,醫患之間的溝通比以往多了,醫生對居民的情況非常了解,每次看病,不用做重復檢查,醫生就會給一些治療和飲食的建議,每隔一段時間,即使有事不能去檢查,社區醫生也都主動打電話詢問,這讓自己覺得很溫馨。
事實上,對轄區居民的健康水平心里有數,正是社區醫療衛生機構能夠為居民提供家庭醫生服務的前提條件。“以前,對居民們提供貼身的健康指導更多是出于人情,現在則是出于責任。”新利社區衛生服務站醫生景文華表示,一個團隊對應一個家庭,這樣一對一的簽約服務關系形成后,讓醫護人員更具責任感。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