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菜價問題再次成為海南人熱議的焦點。盡管海南享有全國“菜籃子”的美名,但本地居民卻長期吃著高價菜。統計顯示,島外菜在海南的價格比北京、廣州、上海三地均價高出50%甚至100%以上。海南菜在海南本地也不便宜,相對于運出島外的海南本地菜僅便宜了20%至30%。
事實上,近年來,海南一直把“菜籃子”工程列為重點民生工程,全省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呈回落態勢,可蔬菜價格,特別是葉菜價格,依然居高不下。記者走訪發現,導致海南菜價整體偏貴的主要因素集中在流通環節,部分地區蔬菜流通環節缺乏充分的競爭。
據調查,目前,海南最大的海口南北蔬菜批發市場49個檔口,都掌控在24個股東手里,市場競爭不充分。海口苦心投入打造的另一個大型蔬菜批發市場—海口中山批發市場,設計規劃了6個交易大棚、1萬噸的冷庫,卻有場無市,招商失利,蔬菜批發環節缺乏適度競爭。
為減少流通環節,近兩年來,海南省商務廳的相關試點要求以直銷方式,建立了15個大型直銷配送中心,力圖用最短的時間和最短的距離來降低菜價,可相關部門打造的超市和配送點覆蓋面遠遠不夠。以有200多萬人口的海口為例,目前覆蓋的人口僅有20萬人,且主要是賓館、學校等集團消費,普通群眾感受甚少。同時,在海南,每個市縣都爭取建立一個一級或者二級的大型批發市場,目前只有三亞、屯昌、海口秀英和瓊山運營差強人意,其他均面臨銷量過少的尷尬狀況。
對此,在今年的海南省兩會上,省長劉賜貴撂下“狠話”—“堅決把過高的菜價降下來,真正讓老百姓吃上放心菜、便宜菜。”有網友稱,這是海南針對菜價的“史上最強硬表態”。
九三學社海南省副主委顏家安表示,近幾年相關部門加強流通體制建設,特別是農產品的流通體制建設,通過現代化流通基礎設施建設解決菜農“賣難”問題,可消費者“買貴”問題的解決成效確實不明顯,老百姓意見大。
顏家安認為,政府要做好市場建設規劃,投入一定的資金參與蔬菜等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掌握公共市場資源,引導市場公平交易。引導企業在海口、三亞新建1至2個大中型蔬菜等農產品批發市場,暢通外地菜進島及本地蔬菜在海口流通的渠道,健全蔬菜等農產品流通體系,打破外地菜進島只有通過一個批發市場的單一渠道,改變市場競爭不充分的現狀。
?
相關鏈接:
海口節前建17個"菜籃子"基地蔬菜專區降低菜價?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