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生計生委、財政部近日聯合印發意見,今年將依托國家新農合信息平臺,選擇部分統籌地區和定點醫療機構,開展跨省就醫費用核查和即時結報試點。到2020年,全國大部分省區市要在具備條件的定點醫療機構開展跨省就醫直接結報。(《北京青年報》3月1日)
跨省就醫時可使用參合地的醫療保險即時報銷,免去了往返的麻煩,減少了醫療費用的支出??梢哉f,實現異地就醫即時結報,公眾期盼已久,社會呼聲很大。此前,國家新農合信息平臺也已開通試運行,并與北京、內蒙古、吉林、江蘇、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海南等9個省級平臺互聯互通。此次開展跨省就醫即時結報試點及其列出的時間表,無疑令人振奮,這是因為新農合已覆蓋絕大多數城鄉流動的農民工群體,如果這個群體跨省就醫能實現即時結報,那么,現行醫保體系條塊分割背后最大的制度壁壘,也將得到清除。
目前我國的醫保制度還存在諸多不完善之處,其中異地結算是眾所周知的難題。因為有醫保的人都可能面臨在異地就醫如何報銷醫療費用的問題。當前,異地就醫不能實時結算,需要就診病人自己付費后再到參保地報銷醫療費用,這帶來諸多不便。2012年,全國流動人口就已達2.36億,其中跨省流動人口占到了67%。對于經濟能力有限的人,則可能影響就醫。如果實行異地就醫即時結報,則能解決這些問題。
然而,異地就醫即時結報操作難度比較大,其中既有技術問題,也有地方利益博弈,還有各地醫療政策、繳費比例、結算方式等政策和管理方式上的不統一。一者,各省之間基本醫保統籌層次較低;二者,流動人口一般從欠發達地區向發達地區流動,各地醫療價格存在較大差距,欠發達地區的醫保部門擔心當地的醫保基金超支;三者,因為牽涉到跨省,異地協作機制比較難建立,操作起來也有難度。
正因如此,對跨省就醫即時結報進行試點,具有格外突出的現實意義。
此舉是實實在在的民生問題,更關系到醫改成敗的關鍵。其實,《社會保險法》早就明確規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和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建立異地就醫醫療費用結算制度,方便參保人員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币鋵嵑屯七M跨省就醫即時結報,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首先,破除地方利益阻撓。跨省就醫即時結報實現的關鍵,在于消解地方政府、參保單位之間的利益沖突,而醫保資金、數據都不是一筆小數目,實現醫保的全面對接,勢必要破除地方利益阻撓,只有消除橫亙在異地就醫報銷方面的利益障礙,才能確保試點成功和進一步推廣。
其次,建立和統一相關醫保政策。一方面,統一醫療藥品報銷范圍,使藥品目錄一致,制定全國各地各級醫保定點醫院統一的最低起付標準、門診或住院報銷比例、封頂線等,建立起“國家目錄”的權威性。另一方面,應該加大網絡終端服務體系的建設,把分散于各省之間的醫保網絡編織成一個暢通無阻的省際大網,使參保人可以憑借“醫??ā?,暫時可以在9省各地定點刷卡支取和結算,從而實現醫療保險省級統籌。
第三,提高醫保統籌層次。每個省實現省級統籌,再逐步實現全國統一,最終打破醫保制度的屬地化管理。也只有統籌管理全國醫?;?,才能便于以轉移支付等手段來平衡各地區的醫保差距。
第四,加強異地就醫的監管,防止“騙保”等現象的發生,并合理控制醫保報銷費用。
不容忽視的是,異地就醫及時結算也必然會帶來一些弊端,如公眾憂慮的看病“扎堆”問題。這必須綜合解決,讓百姓最大限度實現在本地、本省就可以獲得優質醫療服務,尤其是要盡快“補齊短板”,讓基層醫院、縣鄉鎮級醫院承擔更多的醫療職責。另外,醫保報銷水平的杠桿,應與分級轉診結合,遵循分級轉診的患者報銷比例高,直接去大醫院就醫的患者報銷比例降低的原則。
無論如何,辦法總比困難多,實現跨省就醫及時結報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期待這一好政策早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