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新常態 點燃新希望
——訪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
2014年,中國經濟增速換擋,但亮點頻現。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中國經濟正展開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的新畫卷。
“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的特征開始顯現,支撐中國經濟平穩發展的動力依然充足,經濟增長向質量更高、效益更優、結構更合理的長遠目標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說。
盡管增速放緩,但與民生相關的重要指標處于較好水平
2014年,我國經濟增速為7.4%,是24年來的最低增長。然而,在潘建成看來,如果要給去年的中國經濟答卷打分,就不能只看速度,而應該看到與民生密切相關的重要指標處于正常甚至較好水平——
就業保持平穩增長,飯碗更多。去年,城鎮新增就業比1000萬的年度目標高了322萬,繼續創歷史新高,調查失業率穩定在5.1%左右。
居民收入較快增加,錢包更鼓。去年,我國消費價格走勢平穩,全年漲幅2%;居民可支配收入實現8%的較快增長,比經濟增速高0.6個百分點;農村貧困人口比上年減少1232萬人。
社會保障更加完善,底氣更足。去年末,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達到8.42億人,比上年增加2254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5.98億人,比上年增加2702萬人。
企業盈利仍屬正常,后勁更穩。據國家統計局工業企業景氣調查顯示,2014年四季度77.3%的工業企業認為企業盈利情況處于“正常水平”或“高于正常水平”。
事實上,中國的經濟增長,從全球范圍來看仍是名列前茅的: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2014年發達國家中美國經濟增長相對較快,為2.4%,歐元區和日本僅分別實現0.8%和0.2%的增長,經濟處于停滯的邊緣;新興市場國家印度為7.4%,巴西、俄羅斯、南非僅分別增長0.1%、0.7%和1.4%。
好成績來之不易,經濟增長質量更高、效益更優
在更高起點保持中高速增長,實屬不易。潘建成說,7.4%是中國經濟總量提升至10萬億美元以上、人均GDP超過7500美元的增長,經濟總量按不變價計算差不多是1990年的10倍。背負10倍的重量以同樣的速度前行,其不易顯而易見。
在巨大下行壓力下實現中高速增長,實屬不易。看海外,國際經濟復蘇曲折緩慢,導致2014年我國貨物出口僅實現4.9%的增長,增速比上年減少1.1個百分點;看內需,“三期疊加”影響不斷蔓延,傳統產業產能嚴重過剩、房地產持續調整,以及基建投資放緩產生了疊加效應,對相關的投資增長和消費增長均產生一定影響。
去年,黨中央、國務院保持定力,創新調控,深化改革,精準發力,在確保經濟在合理區間運行的同時,促進了經濟的轉型升級,推動了經濟增長的動力轉換,使經濟增長向質量更高、效益更優、結構更合理的長遠目標邁出堅實的一步。
從產業結構看,全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8.2%,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比第二產業高5.6個百分點。
從需求結構看,消費貢獻繼續增強。全年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51.2%,比上年提高3.0個百分點。
從質量效益看,2014年全員勞動生產率為7.23萬元/人,比上年提高7%;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則比上年下降4.8%。
從貿易結構看,2014年出口總額中一般貿易占比達到51.4%,比上年增加2.2個百分點,比加工貿易占比高13.6個百分點。這一定程度上表明自主品牌產品出口比重的上升,意味著貿易結構的優化。“2014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總額超過100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4.1%,既促進了國際收支平衡,又在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方面邁出了可喜一步。”潘建成說。
發展關鍵是從注重需求管理轉向注重供給效率
除了宏觀數據,微觀層面的信息也顯示,企業的創新動力在增強。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2014年企業家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調查企業今年研發投入“增加”的企業經營者占57.2%;“增加”的比“減少”的多52.2個百分點,比2013年上升了24.8個百分點。
創新動力的增強推動了以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產品不斷涌現……中國經濟從資源密集的低端生產向技術密集的中高端生產邁進的勢頭明顯。比如與互聯網和電子商務有關的新興業態快速發展,2014年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49.7%,移動寬帶用戶數增長45%,互聯網金融交易、電信消費等都呈現較快增長。
“這些變化表明,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的特征開始顯現。”潘建成說。在新常態下發展經濟的關鍵,是要從過去注重短期的需求管理轉向注重供給效率。過去我們習慣需求管理,一定程度上與注重經濟發展速度、關注短期目標相關,而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更多的是要著眼長遠,通過經濟供給層面的變化從根本上轉變粗放的經濟發展模式,實現平穩、協調、可持續發展。
潘建成指出,盡管經濟增長依然面臨不小的下行壓力,但支撐中國經濟平穩發展的動力依然充足。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正處于交融發展、形成共振的戰略機遇期;京津冀一體化、長江經濟帶等區域發展戰略的實施,有利于國內市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產業升級,而“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實施,可以更好地推動國內國際資源和市場的充分整合,實現和諧并進的共贏前景;改革紅利的進一步釋放可以大大增強市場活力和創造力;創新驅動引擎日益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關鍵動力;不斷累積經驗的創新的宏觀調控方式可以有效地將保持經濟平穩增長與推動改革和結構調整進行有機的結合,實現短期調控目標和長遠發展目標的良好平衡。
“2014年的中國經濟經受住了陣陣寒風;2015年的中國經濟充滿著春天的希望,新常態下的新希望。”潘建成說。
?
?
相關鏈接: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