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改革試水,您有什么看法?????恢復高考30多年來,這一影響著、改變了億萬人命運的考試,走到了改革的又一個關鍵路口。去年底,教育部出臺了新一輪的改革方案,高中實施學業水平考試,高校招生看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從取消體育特長生,取消自招聯考...一系列的舉措讓人目不暇接,今年正參加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們也紛紛對新方案發表了看法。
贊成:改革切中了時代脈絡委員王長華:我對高考改革的方向持肯定態度
家長、社會機構、職能部門等均被高考“牽制”,一考變多考從實際運行或可以起到淡化緊張氣氛的作用。同時,考試的機會越多,進步的可能性越大,提供的機會也越多。招生權力確實應更多的交給學校,但目前實施起來存在困難。
委員黃德寬:新方案改革方向正確 是一種糾偏
從目前社會大環境的背景看,統一高考還是比較好的方法,是選拔人才比較公平的方式。新方案的改革方向是正確的,也是目前較穩妥的漸進式的改革。如不分文理科,自由選擇考試科目組合更加體現了對學生的尊重;規范自主招生,取消加分等,也是一種糾偏。
疑問:新方案效果或有限政協常委葛劍雄:并非培養所有人上大學
中國高考的矛盾不是在考試本身,是在整個社會給高考造成的壓力。現在中國大學毛錄取率只有40%,但是卻沒有引導好另外60%人員的分流,所有的學生還是涌向高考這條道路。但我們的義務教育并不是培養所有人上大學,這是做不到的。所以應該鼓勵適當的分流,把另外60%人員往普通勞動者的目標培養。
委員顧也力:錄取制度不改革高考再改也枉然
真正的高考改革不在于考試怎么考,關鍵是錄取制度,錄取制度不改革,怎么考這些東西都沒多大意義,3×3也好、3+2也好、文理不分科也好……都是表面現象,不是根本問題。高考的根本問題是解決錄取問題,真正給高校錄取權,否則還是你多考一門我少考一門,甚至帶來很多的想不到的問題。
擔憂:或引發新的不公代表賀優琳:新高考改革方案將使農村考生邊緣化
新高考改革方案增加了語文、數學的權重,史、地、政、理、化、生等學科作等級考試。這樣的科目設置會使農村考生更加邊緣化,農村考生語文、英語學習條件本就差,先天性不足。隨著城鄉收入差距不斷擴大,貧窮的農村人口在高等教育方面已經長時間被邊緣化,之前的自主招生,對個人素質的重視已經加大了城鄉差距,而此次新高考改革無疑是雪上加霜。
代表劉新國:高考自招政策改革不宜一刀切
現在的方案改為考生根據試點高校自主招生簡章中報考條件,結合自身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情況,向試點高校提出申請。我認為自主招生不能因為一些漏洞和瑕疵就進行全盤否定,可以適當給中學一點推薦權,但是這個推薦過程一定要公開公正,讓政策走在陽光下。
支招:應加快步伐,加大力度代表李光宇:高考應改成國考+校考
對高考進行改革,并不意味著高考制度過時了,而是現行的高考模式已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需要通過改革建立一個新的高考模式。新模式就是“基礎性的國考+個性化的校考”,即將現行一考定終生的高考模式分解為國考和校考兩個部分,通過基礎性的國考,盡可能讓更多有意愿接受高等教育的孩子能夠有進入大學的機會,再通過個性化、差異化的校考,來讓孩子們走進不同類型的高校。
代表王戰:應加快改革步伐 取消高考分批錄取
高校招生制度中分批次統一錄取的規則,以及相配套的高考一考定終身、單一化錄取機制作為高等教育計劃體制的象征,在改革開放之后未能及時地進行調整和修正,其所造成的高校失責、學校分層、生源固化等問題,直接引發了社會對教育公平性和公正性的質疑。
委員俞敏洪:建議讓考生在當地高考戶籍地錄取
高考改革要解決的一個核心問題,不是考什么內容,怎么計算分數的問題,而是隨遷子女在當地接受教育的權利,和在當地參加高考的權利。如果戶籍問題暫時解決不了,可以考慮讓孩子在當地參加高考,再回到戶籍地錄取。
坦率地說,目前的高考改革遠非完美,改革方案還需要審慎實施,需要根據中小學和高校教育教學發展的要求,高度關切公眾心聲,在改革過程中進一步優化。但是,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夜間或短期內成功,因此,不因噎廢食,不過早地給教育改革定性,寬容地看待改革,給改革一定的時間,或是當下最需要的態度。
高考改革不在于改“考”,在于該“招”,而改“招”的關鍵在于兩點,一點是發揮好教師在招生中的主體作用,讓廣大教師的積極性真正調動起來;二是構筑“教育記錄平臺”,讓招生老師有案可稽,讓“綜合素質評價”落到實處。在讀高中生應該享有當地高考當地錄取的權利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應有的教育環境沒有了,國家、國民教育理念、方式方法從孩子0歲的時候就錯了,其余的一切都是空談。高考改革關乎千家萬戶,頂層設計改革方案一定要從更加公平、公正地選拔人才出發。高考改革,應該降低入學門檻,寬進嚴出,改革高校教育內容,增加素質教育內容,提升綜合素質高考改革,應該降低入學門檻,必須寬進嚴出,降低學費,改革高校教育內容,增加素質教育內容,提升綜合素質。我是外地的在太原上學,高考,是在當地考還是會老家考呢一高中生家長說 2015-03-05 我覺得葛劍雄先生的看法最關鍵,我們搞義務教育,不是要讓所有人上大學,而是要規劃好學生的方向.及時分流,不要讓所有人都去走高考的獨木橋!掃一掃關注人民教育微博掃一掃關注人民教育微信2014年6月,國務院召開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習總書記專門作出重要批示,這次會議是在我國改革發展進入新階段、教育事業面臨新機遇和挑戰的背景下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為我國新形勢下職教改革發展指明了新方向,提出新要求,繪制新藍圖,是我國職業教育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今年兩會,多位代表委員也不約而同的把目光投向現代職教體系的構建。
吁:消除社會對職業教育歧視委員朱佳木:社會對職教學生的歧視并沒有改變
職業教育雖然在我們普通人的眼里沒有像大學本科教育那樣讓人稱羨,但是在社會需求上不得不說這方面的學生是供不應求的。比如現在的幼兒園里不但缺一般的幼兒師范的畢業生,而且特別缺男的畢業生,所以有一些幼兒師范的男生還沒畢業就已經被搶空,而且是高薪聘請,所以我認為我們應該從實際出發來調整我們的教育結構。
委員顧也力:應消除國人對職業教育的偏見
中國現在更需要的是工匠,而不是大師。非要在條件不成熟的情況下制造大師,其結果,只能是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當然,在加強大、中專教育的同時,我們也要改變招生辦法。比如城里人不愿意讀專科,我們可以努力在招農村和偏遠城市的學生上下工夫。我們也應該消除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鴻溝,讓那些通過職業教育得以安身的學生,如果有志向,可以轉回普通高等教育中來。這樣也許會幫助消除中國人對專科、職業教育的偏見。
探:職業院校如何發展轉型委員孫太利:加強職業能力教育提高大學生就業競爭力
為了適應經濟新常態,企業發展的戰略模式、商業模式以及核心競爭力都要有相應的轉變。現在應對結構性方面的變化,企業最難的是技術工人“用工荒”。破解這個難題,首先要從高等教育抓起,尤其是職業教育。要加強對畢業生的基礎能力培訓,同時學生自身要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從基層干起,吃苦耐勞,從而積累寶貴的經驗。
委員胡衛:發展職業教育 需擴大職業院校辦學自主權
下好職業教育這盤大棋,不能僅靠政府及教育部門主導推進,還必須把和職業教育相關的利益主體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并賦予培養端職業院校的辦學自主權。要處理好政校關系,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改革,政府和學校在發展中各歸其位,實現政府宏觀管理,學校自主辦學。
試:如何構建新型職教特色代表高廣生:給高職院校涉農專業一點特殊關照
高職涉農專業免費教育試點盡管成效顯著,但大面積推廣仍力不從心,急需得到國家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建議盡快出臺支持高職涉農專業學生免除學費的政策和扶持措施,為農業現代化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同時也為政策逐步向全國推廣起到先行試點作用。
委員張蘊嶺:加強農民工和失業人員的職業再教育
要加強農民工和失業人員的職業再教育,開辦免費的職業教育中心。人的一生中可能會有多個職業,這在國外比較普遍,我國應成立免費的職業教育中心,讓閑散人員學習技術,讓他們接受再教育再培訓,重新回歸職場。目前我們國家現存的職業教育培訓機構是大都是私人舉辦的,以營利為目的,因此國家應該增加這方面的投入,提供給他們再學習、再教育的機會。
代表朱小丹:引進“雙元制”職教模式 培養高技能人才
廣東當前正處于加快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高技能人才包括技術工人、技師、工程師等嚴重短缺,非常希望學習借鑒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和產業發展經驗,將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理念和辦學模式復制到廣東,不斷提升我省高等職業教育水平,為我省產業轉型升級培養出更多高技術、高技能人才。
盼:做好頂層設計,增強吸引力委員胡衛:高級技工工資與教授一樣多 職教會有吸引力
要提高職業教育的吸引力,需要配套制度的改革,如果一個技工拿到的工資與專家教授一樣多,職業教育的吸引力就會增加。在發達國家,職業技能人才培養,有一整套的制度,也有一整套保障。職業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它能拿到職業技能的證書,并且與工資掛鉤。這種制度,需要我們學習。
委員王康:職業教育應該由國務院主導
職業教育在國家層面應該由國務院主導,人社部牽頭。各部委都要對其所屬的行業、企業提出要求,要求它們根據本行業、本企業具體職業崗位的實際情況和發展需求,來提出相關的職業人才標準。并在此基礎上,有用人單位與相關學校一道共同確定培育大綱、共同審定教學內容、共同開展師資隊伍建設、共同建設實訓基地、共同開展人才培育。
職業教育的改革發展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戰略問題,在各方的努力下,其已駛入發展“快車道”。新征程上如何更好再出發,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必須有“下好一盤棋”的宏觀視野,加強職教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才能得之全盤、謀之長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培養高地才能形成。
秦興華說 2015-03-03 雖然我在廣州打工8年了,有一份相對穩定的水電維修技術工作和收入,但因為是進城務工人員,孩子上學難始終是我這個家庭最大的一塊心病。2012年孩子上幼兒園時,我四處托關系找人在家附近進了一所公辦幼兒園,交了3萬元贊助費。今年9月,孩子要上小學。我現在很糾結的是,按照國家政策,孩子就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可以節省一些書本費,但是否又得花了一大筆贊助費才能給孩子找到學校上?兩年前,我從湖北一所高職院校建筑專業畢業后,雖然先后參加過幾十家建筑公司應聘,最終有6家用人單位表示錄用我。雖然我學的是工程制圖,但先后去兩家公司實習卻發現,我的工作是和農民工一樣,在建筑工地上搬磚和運送建筑材料,而且正式上崗后的月工資是1200元。于是,我和其他幾個同班同學一起選擇了離開。最終,我去武漢一家很小的中國移動營業廳當了一名業務員。雖然多次萌生自主創業的念頭,但由于缺乏資金,始終創業無門。好好先生說 2015-03-03 職教不交錢也能上,邊學邊做包身工。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