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省長的“大”和“小”
盡管大半從政生涯都在和海洋打交道,做“海文章”,但在到海南工作之后,除了一再強調“海洋意識”之外,劉賜貴更強調的是能夠極大地帶動經濟發展的大項目。
在多個公開場合,劉賜貴都表示,在經濟新常態下,“擴投資上項目”仍然是海南穩增長的關鍵動力、調結構的主要抓手、惠民生的重要支撐,毫不動搖地貫徹、堅定不移地落實、不折不扣地完成,積極努力地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改變基礎設施落后、產業層次低下的局面,進一步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用重點項目建設新成效推動國際旅游島建設邁上新臺階。
在關注“大”的同時,劉賜貴也從未忘記過“小”。3月20日,在深入一線對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籌備工作進行全面細致檢查時,劉賜貴不厭其煩,對論壇各項籌備工作的細節一一列舉后說,每項工作都像機器上的一個零件,就算最小但也缺一不可,比如路上有路上的事,會場有會場的事,椅子有椅子的事,每一場活動,每一個細節都要注意。必須開動腦筋,細之又細,反復檢查,主動改進,所有事情只要堅持“認真”兩個字,就一定能做好。
在旅游方面,劉賜貴更是注重“小”。今年2月15日晚上10時,劉賜貴乘動車抵達三亞后立即走進火車站檢查春運保障情況。隨后到大東海海鮮排檔一條街,突擊檢查節日市場價格管理和食品安全監管情況,聽取游客的意見。16日上午,劉賜貴又馬不停蹄趕往三亞千古情景區、海棠灣萬麗酒店等地,查看當前旅游市場情況,了解各項工作進展,實地檢查指導節日市場準備工作。一路上,不時有國內各地乃至俄羅斯、巴西、阿根廷等國游客走上前來要求合影留念,劉賜貴微笑配合并與游客攀談起來。“吃、住花了多少錢,覺得價格合理嗎?對三亞滿不滿意?”當一一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劉賜貴十分高興,他對游客們說,我們的全部工作就是要讓你們舒心滿意,會盡力為你們創造良好的旅游環境,也希望你們像愛自己的家鄉一樣愛三亞,為海南文明旅游建設做出貢獻。
2月17日,在檢查海口春節準備工作時,他先是走進正在忙碌工作的執勤交警和環衛工人中間,感謝他們的辛勤勞動;然后登上2路公交車,親身體驗司機的工作環境,向堅守崗位的公交職工拜年問好。之后更是深入粵海鐵路輪渡南港碼頭并登上渡輪,實地查看渡輪春運情況,現場辦公化解港口航道內網箱養殖的安全隱患問題。隨后又專門來到西環高鐵海口火車站站改項目工地和秀英區龍頭村蔬菜種植基地,慰問工人和蔬菜種植戶,站在田頭,劉賜貴向菜農詳細詢問蔬菜的種植成本、周期、收益情況。他強調,要讓群眾吃上“放心菜、便宜菜”,源頭供應非常重要。既要保證菜價平穩,又要確保菜農合理收益,不能讓“價賤傷農”的情況發生,這樣才能長期持久有效供應。
盡管海南瓜菜品牌叫響全國,但一部分農村地區仍比較貧困,因此如何幫助農民脫貧致富也是劉賜貴到海南后關注的重點。他說,沒有農村地區的發展,沒有農民的小康,就不能算是海南全省的小康,在“十三五”的時期內,海南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首先要重視農村工作,千方百計提高農民收入,搞好農村建設。
2月26日,在瓊中紅毛鎮什寒村,看到這個過去貧困偏遠的小山村通過扶貧開發、基層黨建、信息化建設和鄉村旅游的深度融合走上發展新路,劉賜貴給予充分肯定。他希望中部市縣推廣什寒村農民、企業、集體合作開發的新模式,抓住網絡覆蓋、電商營銷等要素,推動更多農村走上農業與旅游融合發展的道路。
時政觀察人士認為,抓“大”不放“小”,體現了這位新省長的戰略眼光和細致入微的工作作風。
在海南“下一盤大棋”
海南曾經是中國最大的經濟特區,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海南的發展明顯落后于深圳、廈門、浦東等其他特區,因此在一段時間內,包括海南本地人在內的很多人都不大愿意再提及“經濟特區”這一頭銜。
曾在廈門經濟特區擔任過主要領導的劉賜貴顯然希望重塑海南作為“中國最大經濟特區”的信心,在廈門工作多年的他對經濟特區運作頗有心得,深知政策優勢之于特區發展的重要性。他表示,海南作為全國面積最大的經濟特區、唯一的省級特區,要擦亮招牌,要樹立特區自信,要“以特區的擔當意識和先行先試精神”做好自己。
劉賜貴所說的“特區”與20多年前的“特區”相比,已經有了更多更新的內涵。他在今年的海南“兩會”上和人大代表討論時說,海南建省辦特區是中央的重大決策,寄托幾代國家領導人的高度期望,我們一定要把特區建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更加重要的位置,在繼承和發揚特區精神的基礎上,為新時期的特區建設不斷注入新的內涵,爭取新的作為。
劉賜貴強調,要繼續秉承大特區“敢為人先、敢闖敢試”的精神,激發更具活力的體制機制,始終走在改革開放的前列。在新的歷史機遇期,要賦予海南特區新的獨特內涵:要把國際旅游島建設作為推進海南特區發展的總抓手;抓住“一帶一路”機遇,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支點和“橋頭堡”;加快建設海洋強省,在海洋強國戰略建設中力爭走在前列;加快國際旅游島建設,爭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范例。
擦亮特區招牌,樹立特區自信只是劉賜貴在海南布局的第一步,對于海南的未來,他還有更多的想法。
近幾年,“一帶一路”是一個很熱的話題,作為一個邊疆省份的海南如何融入?劉賜貴也有自己的思考。3月26日,他在博鰲調研時說,由于特殊的歷史、區位、政策、交通、外交、人文優勢,海南在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進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我們有責任、有義務、也有條件為國家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先試,成為我國對外開放戰略中的“試驗田”。我們要充分發揮海南生態環境、經濟特區、國際旅游島“三大優勢”,把海南建成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南海資源開發服務保障基地、海上救援基地、首腦外交和公共外交基地、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基地、南繁育種基地等基地和平臺。
1月24日,劉賜貴在海南省規劃展覽館調研時指出,建省辦特區26年多來,歷屆省委、省政府帶領全省人民艱苦奮斗,各方面取得了偉大的成就。特別是國際旅游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5年來,在保持生態環境優良的同時,實現了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成績來之不易。我們一定要在前人打下的良好基礎上,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加強統籌規劃,積極推進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鄉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三規合一”,構建全省規劃“一張圖”、形成全省發展“一盤棋”。
下好這樣的“一盤棋”顯然并不容易,但劉賜貴依然堅持,這或許意味著,在他的心里,或許已經謀劃好了這盤棋局的步子和謀略,并試圖努力讓它更精彩。
名詞解釋:“多規合一”
“多規合一”就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統一的空間規劃體系,實現城市統籌發展的方法和平臺。“多規合一”不只是傳統意義的規劃,而是一個統籌協調的過程,目的在于解決空間規劃沖突、資源環境利用和保護等現實矛盾,提升建設項目審批效率,推進依法管理與公眾參與。加快“多規合一”、按照一個大城市對全省進行整體規劃,對更好發揮海南生態立省、經濟特區、國際旅游島三大優勢,打造旅游特區具有重大意義。旅游特區,就是以特區先行先試、敢闖敢干的精神,突破體制機制上的束縛,創新手段,以國際旅游島建設為“總抓手”,實現“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要求。
如何“多規合一”?劉賜貴強調,實施“多規合一”編制全省總體規劃、“十三五”規劃,一定要在“四個全面”戰略指導下進行。一是任何規劃、布局、項目,都要以生態立省為基礎,持續利用好各種資源。要明確大氣、森林、水源、海洋、岸線等自然資源的承載能力和容量,劃定生態“紅線”,明確禁止開發、限制開發的具體內容。要通過“多規合一”,充分發揮各地各部門的積極性,發揮海南在建設21世紀海上絲路中的區位優勢,擴投資上項目,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二是要改進規劃方式,“開門”搞規劃,吸收社會各界的參與,凝聚全省人民的智慧,讓規劃具有科學性、可操作性、整體性、實效性、可借鑒性。三是在全省總體規劃的框架下,編制好“十三五”規劃和各項具體規劃,使各部門、市縣的規劃和總體規劃相互銜接。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