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國家某部委工作、已經當上處級干部的尹明,即在不惑之年辭職,選擇去一家金融公司。
尹明說,工作多年,如果再不思變,可能一輩子就“這樣了”。當獵頭找到他時,他覺得這是一個機會。“無關收入,只是希望自己能再做出點有意義的事情。”
尹明的選擇是目前公務員辭職群體中的一個代表。據智聯招聘4月發布的數據顯示,進入2月以來,已有超過1萬名公務員提交簡歷,這一數字比2014年同期增加34%。
數字也因此引發了社會關于“公務員辭職現象”的討論。有評論將此解讀為反腐倡廉背景下,公務員的“好日子”到頭了;但更多的評論則認為,對公務員辭職不必過分解讀。這種現象一直存在,是勞動力資源的一種有效配置,“讓金子在適合的地方發光”。
不僅是為收入,而是更好地發揮才干
記者采訪了解到,公務員辭職原因主要有三種,第一種公務員辭職,不是為了收入,而是追求自己的抱負;二是一些中青年公務員,事業發展遇到瓶頸,“跳出去”謀求更好地發展;三是剛入行的年輕人,進入公務員隊伍后發現與此前想法不同,無法學以致用。
2006年從湖北某重點大學英語專業畢業的張洪強就屬于第二種情況。大學畢業后他以優異成績考入了湖北某市國稅局,在局辦公室從事文秘工作。流利的英語口語、出眾的外形,張洪強剛參加工作便在全省國稅系統的演講比賽中,為單位爭得榮譽并受到領導重視。
然而辦公室瑣碎的文秘工作很快讓他的英語才能被掩蓋。由于所在單位僅為副科級別,已工作8年的張洪強仍然是一個普通科員,工資也基本未漲。
工作8年依然是個科員,張洪強的情況也是很多中青年公務員共同面臨的問題,是安于現狀繼續等待還是大膽跳出,他們必須選擇。
“有人說我們有灰色收入。不知道別人有沒有,至少這條路不適合我。”2014年末,張洪強辭職南下,在廣州一家外貿單位,他出色的英語口語有了用武之地。
公務員職位不應成“就業洼地”
2013年9月,廣州市公安局政治部人事處處長陳偉才辭職,轉而擔任格力集團副總裁。2014年3月,杭州金融辦副主任俞勝法加盟阿里巴巴。2014年5月,國家質檢總局辦公廳新聞辦公室原主任、新聞發言人陳熙同出任360副總裁……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丁守海認為,“此前一些不正常的氛圍下,公務員職位成了‘就業洼地’,將大量有知識、有能力的精英群體吸引過來,無形中掠奪了企業的人才資源,不利于科技研發和財富創造。有公務員愿意跳出來發揮作用,‘讓金子在適合的地方發光’,這既可以促進勞動力資源在勞動力市場的有效配置,也使勞動者可以依據市場規律實現勞動的供給。”
這在很多剛畢業的年輕人的身上體現得尤為突出。進入公務員隊伍后,一些畢業生發現無法發揮自己的特長便放棄了“鐵飯碗”。
“剛工作半年多就想辭職了。”2014年研究生畢業的劉露是廣東一名基層公務員。她畢業于國內某985院校,經過了本科碩士6年社會學專業的學習,卻發現在現有的黨群崗位上無用武之地,“完全不能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擔心就此‘廢掉’。”
劉露說,自己每天的工作內容主要是收發文件、組織社會服務活動和社會調研。成堆的文件、忙碌的工作,讓劉露在實際中感覺發揮不了所學專業知識作用,“這是對我所學知識的浪費。”剛端上“鐵飯碗”還不到一年,劉露就準備辭職了。
“當初看中公務員的穩定,卻忽略了是否適合,現在才明白學以致用很重要。”劉露認為自己在社會學方面比較有想法,計劃去研究所繼續研究工作。
個體理性和社會選擇共同作用
劉露還在計劃,而她的同學郭杰早已付諸行動。郭杰在剛考上北京市公務員2個月之后便選擇了辭職。新聞專業出身的他發現,在媒體工作比在機關更能發揮才能。
郭杰說,跳槽前猶豫了很久,但當他看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其中那句“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時,他下定了決心。
接受采訪的公務員均認為,公務員的職業流動并沒有什么特殊之處,只是人力資本和人力資源的正常重組,也是個體理性和社會選擇共同作用的結果。
中公教育申論資深研究與輔導專家張成認為,現在公務員錄用時存在一些專業不對口現象,再加上公務員晉升中的“天花板效應”,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優秀人才的作用發揮,無法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公務員未來應是一個正常的職業,能進能出。比如以法院系統為例,一個人可以在一個階段做法官,而為了豐富經驗過一個時期再去做律師,未來經過考核還可以回來繼續做法官。”
?
?
相關鏈接:
公務員被情婦舉報通奸 手寫保證書遭曝光?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