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扇軸”連通物流
“合頁軸”策略如今在海南已經有了初步的嘗試。
“2014年,萬噸左右的船舶來我們碼頭大概有92艘次,更大型號的2萬噸左右的有將近112艘次。”海口港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業務操作部副經理陳小飛告訴記者。
我省約98%的進出島貨物通過海運完成,而海口港承擔著其中80%以上的集裝箱運輸。2014年,海口港集裝箱吞吐量完成134.66萬標箱,同比增長15.2%,再創歷史新高,成為環北部灣(包括中國的海南、廣西和粵西地區,以及越南北部)集裝箱吞吐量最大的港口。目前,海口港集裝箱內貿航線已覆蓋華南、華東、華北、東北等地區的沿海主要港口及長江水系的主要港口;外貿航線通過香港支線覆蓋全球,通過胡志明市直達航線輻射東南亞。
從上世紀末的年吞吐箱量在3萬標準箱以下,到如今的超130萬標箱,海口港的快速發展得益于其近年來矢志不移地構建環北部灣集裝箱樞紐港的戰略。
“海口港集裝箱吞吐量從不足1萬標箱到50萬標箱用了20多年,而從2009年的50多萬標箱增至去年的100萬標箱,僅僅用了2年時間。”省港航管理局局長黃飛舟認為,中央提出打造新海絲之路,與泛北部灣(大致包括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相關周邊國家開辟多條海上運輸線路,其重點就是為了推動與東南亞國家在港口物流領域的“泛北合作”。海南作為泛北部灣的重要一員和我國連接東南亞的橋頭堡,應搶抓機遇:背靠大陸腹地,積極開拓東南亞貿易市場;面向東南亞,大力發展港航物流業,扎實推進區域國際航運樞紐和物流中心建設,搭建起海上聯接東盟10國,路上聯接華南、西南腹地的絲綢之路橋梁,為新海絲之路南海航道暢通提供堅實保障。
這一戰略,就像一把打開的折扇,環北部灣各港是小扇形,而整個海上絲路區域是大扇形,海南則正好是折扇上的軸點:通過吸引環北部灣各港口——湛江、北海、欽州、防城港的集裝箱運輸量,構筑海口的環北部灣集裝箱樞紐港,從而以此為依托,進一步構建面向整個東南亞乃至新海上絲路整個區域的集裝箱物流重要節點。
將海南打造成這個“折扇軸”恰逢其時。
黃飛舟認為,這一方面是因為我國與泛北國家貿易增長迅速。近年來,中國與東南亞貿易額屢創新高,預計2020年貿易額達到1萬億美元。其中,海運承擔了中國與東盟雙邊貨物貿易中90%以上的貨物進出口,是與泛北國家最主要的貿易運輸方式。而隨著中國與泛北國家區域商貿態勢持續向好,泛北區域物流也正從線狀逐步向網狀發展,泛北地區也迫切需要區域性的港口物流中轉樞紐作為依托,這為海南構建更加高效的港口合作和物流網絡體系,打造泛北部灣物流中轉樞紐提供了良好的機遇。
“海南港航業經過多年發展,已具備建成泛北部灣物流中轉樞紐的一定條件。”黃飛舟說,海南已形成“四方五港”港口運輸格局,全省共有港口泊位143個,其中萬噸級深水泊位34個。全省共有航運企業133家,共計448艘船舶,總載重噸191萬噸,10877客位,總運力143萬噸。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