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的《新聞聯播》畫面中,河北省5名縣市區的政府一把手表情凝重,聽坐在對面的河北省環保廳環監局總督察胡明“訓話”。
被約談的5名政府一把手,分別來自唐山開平區、滄州滄縣、邯鄲武安市、定州市和辛集市。被約談的理由,是當地長期環保問題嚴重,得不到有效改善,甚至長期引發環境上訪問題。30分鐘的新聞聯播,這條占了6分多鐘。
有點兒意思。
領導的難堪
“2014年辛集市排放廢水年均COD和氨氮濃度分別高達311毫克升和98毫克升,分別超標2.89倍和3.91倍,其轄區軍齊排干渠已成為我省水質最差的河流,其排放的高濃度廢水,已對本地及下游河流沿岸生產生活造成了威脅。”
“環保部1月份檢查時發現,新興鑄管有限公司脫硫歷史數據弄虛作假,滄縣忤龍鄉廢橡膠加工企業群生產冒黑煙。”
鎂光燈和攝像機的注視下,烏泱泱一堆人,五名地方政府一把手坐在最前面,接受這樣毫不留情面的訓話,說實話,我要是那五個縣長區長市長,估計臉上的表情也比他們好不到哪兒去。
畢竟,這是一種“難堪”。山東臨沂的市長,就在被環保部約談之后說,“心情很沉重,但是決心也很大”,“我向你們保證,絕對沒有下一次約談”。
環繞京津的河北,某位島叔的家鄉,常年有7個甚至更多的地級市名列全國空氣質量最差的前十位。以至于他北京聽人抱怨起帝都的霧霾時,下意識的反應是聳聳肩:我覺得還可以,至少我家比這兒還差。
這條新聞中,暴露的不止是領導的難堪。那條全省最差的河流,在畫面中黑水依然垃圾依舊,岸上需要掘起十幾公分污泥,才能看到土壤原本的顏色;記者打電話給環保局反映情況,在“行行行我們去看一下”的回應后,兩個多小時過去,依然沒有工作人員過來查看。
而在今天的新聞中,我們聽到的細節是:辛集市連夜召開常委會,部署整改,確保按時完成。
在媒體上公開披露這些鏡頭和細節,帶來的可以是極高的行政效率,不得不說是一種諷刺。領導的面子,確實很重要。
“關鍵少數”
事實上,如果檢索“環保約談”這樣的關鍵詞,你就會發現,從去年開始,環保部門對地方政府首腦進行約談的頻率非常密集,稱得上名副其實的“約談季”。
比如,從去年年底開始,河南安陽、湖南衡陽、貴州六盤水、山東臨沂、河北承德等地級市的“一把手”,都被環保部公開約談過。最近一次,則是約談河北保定,要求限期整改白洋淀的污染問題。
這或許與2014年的《環保部約談暫行辦法》有關,但更可以肯定的是與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環保法》有關。這部被稱為“史上最嚴”的修訂版法律中明確規定,地方政府對當地的環境問題負有責任。
普及一下,其實,環保部門的約談并非什么稀罕事,實施了大概有10年了。但之前約談的要么是問題企業,要么是一件環境問題,很少像現在這樣就一個地區的整體環境問題進行約談。
環保部環境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則告訴俠客島(xiake_island),更關鍵的變化在于,過去環保部對政府對約談,大多是約談副省長、副市長這樣分管環保的副手角色,現在則變為直接約談政府一把手。這么做的好處,是抓住解決問題的“關鍵少數”——能直接推動問題解決的政府首腦,就是這個“關鍵少數”。
“強勢環保”
作為一個曾經長期、當然現在也在長期深受環境污染之害的有志青年,島叔可以負責任地說,像這次曝光的那樣的河流和空氣,在很多地方依然屢見不鮮。至少,這一次,我們能說,我們真的活在新聞聯播里。
而如果分析這些地區行政官員的心理的話,這次被點名批評的邯鄲武安市市長魏雪生的一番話,則頗有代表性——
“誠懇接受省環保廳的約談和批評。我們一定不講客觀,拒絕理由,堅決不折不扣執行到位。”
“講客觀”、“找理由”,客觀是什么?理由何在?
答案很簡單,GDP增長的需求,就業的壓力。島叔十五年前每次回家都路過武安,這座鋼鐵之城,遠遠地望去,天空中仿似一個罩子,扣在市區頂上。最關鍵的是,這個罩子,是灰黃色的。
的確,這次被點名的企業,很多是當地的主要經濟產業。新興鑄管,武安當地的大國企,上市公司,環保數據弄虛作假;辛集市的那條河里漂著的廢棄皮革,也是辛集這一“皮革城”特色所帶來的壓力和疼痛。
今天,在經濟形勢座談會上,李克強大談“經濟下行帶來的壓力和困難”,直言這種困難還可能持續,必須繼續調結構、促改革。
宏觀的表述,可能無法完全描述基層的痛感。對基層官員來說,這些企業是產值、是稅收、是可能數以十萬計人的飯碗,現在因為環保這么搞,經濟怎么辦?
忠孝難兩全,經濟環保不可兼得?
夏光不認同這種觀點。他說,環保從來不是反對經濟發展的。一個地區的環境承載量是有限的,這種有限的承載量如何配置,需要行政部門考量。配置在諸如鋼鐵煤炭這樣的產業上,可能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ok的,但是時過境遷,現在可能就變成了落后產能,失去了競爭優勢。這個時候來做環保,事實上也是給當地騰出空間,配置更好的產能結構。
理論的論述和現實的操作之間確實存在巨大的差距和眾多考量的問題。但現在基層的官員已經面臨著棘手的“多重困境”——
一方面,來自環保部門的壓力巨大,出了行政處罰之外,如果一個地區環境管理混亂,可能會對新上馬的項目進行限制審批或者不審批;另一方面,生態現在已經在干部考核中占了20%的比重,如果做得差,可能會在考核中被“一票否決”;同時,來自群眾、媒體的目光和壓力,也讓這些環境方面的“后進”地區如坐針氈。
官員可能很無奈,很委屈,很難整,這我們都知道。但沒轍,這以后還會成為一種常態——夏光透露,在十三五規劃和環保的十年規劃中,“強勢環保”會成為一種硬性的要求和趨勢。
總有些未來的常態需要面對,總有些以往的規則再也行不通,總有些新的行事規則、執政思路需要轉變。
畢竟,相對于一人的烏紗帽、一時的臉紅難堪來說,環境,才是千秋萬代之計。
?
?
?
?
?
?
相關鏈接:
東方涉農腐敗案件爆發 紀委約談13市直重點單位負責人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約談新浪公司負責人
海南瓊海4家單位被市紀委約談 負責人被問當場大汗淋漓
落實“兩個責任”不力 瓊海4家單位被約談
河南省駐馬店市回應環保部約談 4名干部受降級處分
“1元出境游”遭叫停 國家旅游局約談同程、途牛
省紀委主要領導集體約談6市縣紀委書記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