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近年來駕校收費持續上漲,部分城市2015年的學車價格突破1萬元,“上市駕校”毛利率普遍超過50%;另一面則是一些地方屢屢上演“駕考腐敗”,考官違規收受的“駕考紅包”達到千萬元之巨。
駕校費用的不斷攀升下,駕校的相關服務質量不升反降。部分地區接連曝光了學員對駕校的各種投訴,包括駕考周期被無限期拉長,始終無法參加最后的路考,獲得駕駛執照。
近年來,駕校利益尋租案件不斷被曝出,腐敗案件中的“駕考紅包”動輒數千萬,服務價高質低暗藏腐敗。駕校推出“此路是我開,留下買路錢”的霸王條款,不能怪駕校自身太貪婪,還只能歸咎于現有駕考管理體系的嚴重滯后。
公民學車本應享有更多的自由選擇權,卻因為人為壓縮的駕校數量,導致了供求關系之間的失衡,被迫在極其有限的駕校面前,喪失了用腳投票的機會。駕校隨意提高學車費用,卻沒有收到任何有效的價格監控,以至于呈現失控趨勢。公眾不通過駕校而直接申請駕駛許可的權利,總是在各種既得利益羈絆下難以落地。
駕校學費不能成為又一座“大山”,有關駕校管理的相關行政審批程序應進一步放開。如果行政主管部門不能革自己的命,那么就需要更多的外在推動。比如,能否將駕考審批納入新一輪行政審批改革的進程當中,明確規范其負面清單,為市場松綁,最終讓駕考回歸其應有的公共服務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