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名妙齡女子、一名盲眼“阿公”、兩個媒婆
織一張“騙婚”網連騙4人
騙婚女周荷自述——
我知道遲早會被抓案情回顧
近日,昌江公安局、東方公安局成功告破一起騙婚案,共抓捕犯罪嫌疑人4名:屯昌女子周荷(19歲)、昌江媒婆符某桃(72歲,取保候審)、樂東媒婆梁英(53歲)、昌江盲眼洪阿公(70多歲,取保候審)。這4人分工協作,扮演不同的角色,利用類似的作案手法,在假裝“拜公”之后詐騙了定安、澄邁、江西、福建等多名大齡男子,涉案金額達33萬余元。
4月12日,南國都市報報道了該案。連日來,記者對該案進行深入調查,對話涉案人員。他們年齡不同,人生經歷不同,卻有著相似的迷失——為了“改善生活”或是滿足欲望,在追求金錢的路上丟棄了良知。
盲眼洪阿公 劉孫謀/圖
4年前的騙婚案也發生在他家
昌江昌化鎮耐村一間簡陋的房間里,洪阿公坐在床上。他說,他看不見已經27年了,老婆也患有多種疾病,平時老兩口就靠每個月120元的殘疾補貼艱難過日子。
記者與他談起“騙婚”的事。時而,他說他老婆不知情;時而他又說他老婆也一起收了紅包,各200元。談及為何為騙婚提供場所“拜公”時,他辯解說,“不知道他們這樣,如果知道他們這樣,一刀兩斷,我都不給他們來了。”
然而,無論是辦案警察還是涉案媒婆,都知道阿公話里有“謊”。
“阿公好多年前就開始做這個工了。”媒婆梁英說,拿到禮金之后,她曾打算分給洪阿公1000元,但洪阿公不愿意,說,“最起碼也要2000元,不然就揭穿騙局說是騙人的。”梁英稱,第一次給了洪阿公1800元,第二次給了兩千多元,之后每次都給。
這明顯與洪阿公所說的“200元”大有出入。
而當地昌城派出所民警張改還向記者透露了一個情況:早在2011年,當地就破獲了一起騙婚案,雖然媒婆不是同一個,但騙婚的場所,也是在這位洪阿公家。“但他自己否認,總是說自己什么都不懂,裝糊涂,又沒有證據證明他是共犯。”
這一次,洪阿公依然稱“不知道”、傾訴自己的“貧困”。而他提供給犯案人員“拜公”用的瓦房原址,現在正在蓋新房。
妙齡女子周荷
千元衣服穿幾次就送姐妹
自稱父母溺愛要錢隨便給
看守所內,扎著馬尾,戴著手銬的周荷看起來比實際年齡成熟。面對鏡頭,周荷并不顯得緊張。她今年19歲,是酒吧夜場的常客。
據周荷說,多年前,剛上初一的她偷偷地退了學,便到屯昌一家酒吧工作。那時,父母在外工作。在東方工作的母親打電話過來問她學習的情況,周荷說“還可以”搪塞過去。直到寒假,父母才知道真相。
“家人太寵,有點錢就出來玩。”周荷說,輟學后她開始輾轉于屯昌、海口的酒吧上班。
說起酒吧的燈紅酒綠,周荷臉上露出自豪神色。她對海口和屯昌的酒吧如數家珍,并大方透露自己的酒量“一瓶一斤裝的白酒沒問題”。這一切,周荷都瞞著父母。即使后來到了東方,在父母的嚴密“監視”下,她也總能想到辦法出去玩。“他們一般晚上九十點給我打電話,我就說我睡了,等到11點,我再直奔酒吧夜場。”
流連酒吧的周荷還愛買衣服,喜歡一切新鮮時尚的東西。蘋果5手機剛上市的時候,周荷排了很長時間的隊買了一臺。在買衣服上周荷也絲毫不手軟,看到喜歡的,不管多貴都買。一千多塊錢的衣服,穿了幾次之后,朋友喜歡,就送給朋友了。
“我爸媽太寵我了。”周荷說,父親從事的工作不錯,母親開麻將館,家里算寬裕。在周荷的印象里,爸爸是個“吝嗇”的人,喜歡喝酒的他只舍得買幾塊錢的白酒。可是,每次周荷回家,“看到我包里只有幾十塊錢了,爸爸身上有六百的話,就甩給我五百塊。”
在周荷的微信和QQ里,都是她到酒吧、KTV、商場玩的種種自拍照。
據警方調查,梁英抓住周荷貪玩、虛榮心強、花錢大手大腳的弱點,才找她一起行騙。
周荷說,梁英剛找到她的時候,起初她是真的想找個男人相親。2014年5月前后,周荷跟著梁英一起去見江西男子小李,“車上,她跟我說是做假的,我想放棄,但她說聽她安排就可以了。”
詐騙成功了,周荷獲得了4500元。她很是害怕,好幾天不敢出門。“我跟媒婆說,如果對方要求退回,我就退回給他。”周荷說,不久之后,又有一個福建的男子要來相親,她想拒絕,卻被告知已經有“案底”,沒退路了。
第三次,騙的是定安的一名男子。第四次,澄邁的男子來了,問她的電話,她已經不想給了,“梁英把我的電話給了他,又負責跟他姐姐等人聯系。”
周荷覺得路已經越走越黑,她很害怕。“我早就知道,我遲早有一天會被抓。”周荷說,她不敢把這事告訴父母。“我實在忍不住,跟我最好的姐妹說了。她跟我說,既然做了,就面對吧。”
周荷說自己決定面對。當她得知理發店叫她去領剩余工資時,她其實是懷疑的,但她依然去了。負責辦案的民警表示,抓捕周荷的時候,她并沒有反抗,只是有點茫然。
周荷交代了自己參與的4起詐騙案,她共分到了1.92萬元的好處費。
“做了這件事,我第一感覺對不起的就是那些受害人,我想跟他們說,我錯了,求他們再給我一次改過的機會。第二就覺得對不起我爸媽,他們對我真的太好了。”想起此刻正不知何等悲傷的父母,戴著手銬的周荷掩面哭了出來。
媒婆梁英
借錢為殘疾兒子辦婚事
自稱“被迫”卻涉案7起
媒婆梁英(老家樂東),目前被警方懷疑涉嫌七起騙婚案件,包括昌江的4起和東方的3起。但在接受采訪的時候,她閃爍其詞,自相矛盾地說了很多為自己開脫的話。
對于警方認為她涉案7起,梁英為自己辯解說,在參與這4起詐騙案之前,她只參與過一起。
“我借了昌江的符某桃2萬5千元。”梁英說,正是2014年6月的這筆欠款,迫使她走上了這條詐騙的路。借錢后,符某桃用各種粗話罵她,要她還錢。“我跟她說我會想辦法,她就讓我多介紹幾個人結婚賺錢,快點還錢給她。”
然而,自稱被迫走上這條路的梁英,卻沒能解釋為何借錢之前已開始詐騙。
“我是真的想為周荷找個男人嫁。”梁英說。她編造的謊言很快被一旁的民警揭穿。“你想給她找個男人,為什么帶她去假外家‘拜公’?”民警問得梁英啞口無言。
不過,梁英確實有著一段較為坎坷的人生經歷。
1980年,時年18歲的她經人介紹和澄邁縣瑞溪鎮的一名男子走到一起,未領取結婚證開始同居。1987年,她發現自己懷孕了,但男友認為那不是他的孩子,兩人就此分手,兒子跟隨母姓。兒子1歲大時,有一次,因摔在了地上落下手腳二級殘疾。母子倆相依為命。梁英說,生活來源主要靠她打零工賺的生活費。
“我小孩找對象時也被騙了七八千塊錢。”梁英說,兩年前,她那殘疾的兒子相上了一個對象,兩人同居一段時間后,女方懷孕了,卻提出必須買房才能領結婚證辦酒席。為了促成這樁姻緣,她想到了符某桃,提出借一筆錢,沒想到,符某桃很爽快地答應了,借給她2.5萬元。然而,最終這起婚姻卻沒能促成。
“我也是欠人錢才無奈(去詐騙)的。”梁英辯稱。
民警問:“難道貧窮就可以有理由去騙別人了嗎?”梁英再次啞口無言。
? 延伸閱讀>>
是天真輕信還是無奈一搏?
近年來我省西南部地區騙婚案頻發,折射出農村貧困大齡男青年結婚難易被騙等問題
昌江和東方的這幾起騙婚案,并非孤例。
2012年8月,儋州市大城鎮,一名30多歲的男子被騙8000元彩禮;同年8月,42歲的屯昌縣西昌鎮土龍村殘疾男子遭遇騙婚;在海口,曾發生4名男子被兩名女子合伙騙婚,損失32萬元;2014年,三亞3名男子也遭遇騙婚……
騙婚案件頻發所折射的現實問題是,家境貧困的高齡農村“剩男”結婚難,為騙婚案件提供了空間。
騙局特點
利用“拜公”“辦酒”
卸下對方最后防線
“這些找對象的人是有防備的,一說到錢,往往就防備了,但對方設計的圈套也是環環相扣的。”昌江公安局刑偵大隊副大隊長張其才分析,詐騙團伙往往先安排短暫見面,用容貌吸引對方,然后通過網絡聊天取得對方信任,并表達愿意和男方交往,釣男方上鉤。當男方認為這樁婚姻將成時,再用“拜公”、“辦酒”擊垮男方最后的防線。
“媒婆利用了風俗,一般而言,拜公了就相當于是結婚了,類似拜堂了。”張其才說,這時,男方往往以為事成了,放松了警惕,犯罪嫌疑人再找借口離開。而在去年三亞發生的3人被騙婚的案件中,和“拜公”這一環節安排相似的是“辦酒席”,3名被騙者與女方辦了酒席,女方取得禮金等后,男方的警惕性降低,當發現被騙時,女方已經不知所蹤。
多起騙婚案件中相似的是,騙婚人員在騙得禮金等錢財之后,會用“親人出車禍”、“需要去拿身份證”、“去借點錢來辦酒”等借口一邊拖延,一邊迅速失蹤,失去聯系。
“家庭地址”和“親人”往往是虛假的。“他們認為洪阿公這種年紀老又殘疾的,能逃避法律的制裁。”張其才說,事發之后,洪阿公一口咬定不知情,這些被騙者往往也拿這名阿公沒辦法。此前發生的另一起騙婚案中,女方帶男方回的家是臨時租來的。
身份也往往是虛假的。有時候,詐騙者會刻意托詞忘了帶身份證等,用假名行騙;也有一些案例是女方辦了假身份證,受騙人待發現被騙去查身份證才發現是假的。
“虛假身份是他們進行詐騙的外衣。”張其才說。
被騙者特征
多為農村大齡男子
連相親的路費都是借的
張其才說,被騙者往往是農村的,家庭相對比較貧困,有些被騙者去相親的路費都是跟人借來的。這些家庭貧困的大齡青年,社會交際面比較狹窄,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就急迫地想組成一個家庭。“詐騙者的外貌往往不錯,容易吸引這些大齡青年。”
澄邁中興鎮的阿平今年33歲,家境貧困,父親腿有殘疾,耳朵也聽不見。已經結婚的哥哥則因為嫂子身體不好的原因,幫不上啥忙。“家里窮,附近的人沒有肯嫁過來。”
在一個被稱為“伯母”的人的撮合下,阿平跟在東方的周荷聯系上了。第一次見面的時候,自稱小燕(周荷的假名)母親的短頭發女子(即梁英)讓阿平感覺很不對勁,但是,梁英讓他不要多想,再加上梁英能說會道,阿平也就沒有再多加懷疑,向親朋好友借了錢之后,到東方商量結婚事宜。1月16日,阿平陪著“小燕母女”一起到昌江“拜公”,等辦了酒席就去領證。“她跟我說不怕窮,靠自己雙手賺錢就好”,阿平感動于小燕的通情達理,這樣一個青春年少的女子愿意跟著自己吃苦,阿平覺得就夠了。
他怎么也沒想到,這是一個精心編織的騙婚戲。
“拜公”結束后,阿平帶來的1.28萬元彩禮、紅包及之后買東西的錢給了“未來岳母”操辦,身上只有80多塊錢了。等他發現自己上當受騙時,只能在村子里一遍又一遍地走來走去。他連回去的路費都沒有了。天快黑時,還沒等到人的阿平撥打了110。
警方給阿平和同行的人準備了盒飯,并將他們送到了一家賓館。第二天,收到親人匯來款項的阿平一行,狼狽地回到了澄邁家里。如今,阿平在一家工廠打工。
“借了那么多錢,我得賺錢還債。”阿平說。
折射現實
農村貧困男子結婚難
天價禮金催生騙婚案
“這些騙婚案件集中反映的,是農村男女比例不平衡的問題,男性多了,女性少了,就容易給詐騙案件發生提供空間。”海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江紅義分析說。
據海南省統計局提供的數據,根據2010年普查的情況,在海南農村,男女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28.13比100。“相對于城市來說,農村的不平衡嚴重得多。”省統計局一位調研員說,這不僅讓一些家境貧困的男青年遭遇結婚難,也給社會帶來不穩定因素。
28歲的阿星是此次案件的其中一名受害者,在他那定安雷鳴一個村子的家中,他以及另外兩名年紀更大的哥哥都沒能找到老婆結婚。“我家有3畝地,還是一小塊一小塊的。”家里的幾間瓦房是阿星還在上初中時蓋的,電視機和烘干機是僅有的家電。幾年前,父親生病去世時還留下了不少債務。
阿星有兄弟3人,大哥智商有點問題,已經40多歲還沒娶妻。二哥雖然正常,但連小學都沒上,只能在家幫忙做點農活,也已經30多歲。家里娶親最大的希望,就在阿星身上了。
然而,希望最大的阿星借來了禮金卻被騙了。“被騙的10多天里,我都不愿意出門。”阿星說,被騙后,他只感覺天都要塌了。
基層地區男女比例失調,造就了天價彩禮現象,從而催生了部分騙婚案。
小李來自江西,是周荷等人口中所說的被騙婚的第一個人。目前在廈門打工的老李說起兒子小李的被騙,感慨連連,“以后再也不在省外娶媳婦了。”
老李說,小李之所以想來海南找媳婦,一方面是村里女孩子少,不好找。更重要的是,在他江西老家,要娶一個媳婦,禮金至少也要20萬。一家人看到附近不少人都從海南娶的媳婦,就萌生了來海南找媳婦的念頭,“聽說七八萬就可以了。”
誰知,小李一個人帶著部分禮金約2萬元來到海南之后,卻被騙了。
律師建議婚前不要有大額金錢往來
雖然梁英、周荷等人設計了一個看起來很縝密的騙局,但真的就毫無破綻了嗎?假的名字,假的身份,假的娘家……海南瑞來律師事務所律師羅榮表示,這些騙婚案件,犯罪嫌疑人都是利用了受害人年齡大或自身條件不好不易尋找對象的心理,騙局看似天衣無縫,實則手法拙劣,受害人只要稍微有點警惕性,不要相信天上無端掉好事,或到公安部門查驗身份證即可辨真假。可惜,竟沒有一個受害人識破。對此,上述警方人士張其才也認為,虛假身份一般是詐騙人員的外衣,搞清楚了他們的真實身份,被騙的風險就會降低。
羅榮認為,這類案件,明顯就是婚姻詐騙,簡稱婚騙,是以婚姻為誘餌詐騙錢財,俗稱“放鴿子”,是最常見的婚姻詐騙形式。《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二百六十六條規定,“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但是,除了這種婚前“放鴿子”的老式婚姻詐騙,現在已經演變出利用真實身份和證件進行合法登記結婚,然后卷走彩禮“失蹤”。羅榮表示,這種因為是以合法形式掩蓋了其非法目的,雖然本質上同詐騙沒有區別,但警方難以立案,司法機關也難以定罪,是最難打擊的。“這種情況下是,受害人只能查清對方身份,通過民事訴訟,起訴要求確認婚姻無效,并要求對方返還因婚姻得到的財產。”羅榮提醒,但在現實生活中,因對方拿到錢財后都會玩“消失”,即使通過民事訴訟,也不一定能拿回損失的財產。對此,羅榮建議,在建立婚姻之前或者婚姻初期,最好不要有大額的金錢往來,以免上當受騙。
(文中涉案人員均為化名)
?
?
?
?
?
?
相關鏈接:
妙齡美女連嫁4人騙禮金!屯昌小妹勾結媒婆上演騙婚大戲
已婚女冒充未婚富二代 騙財騙婚被丈夫揭穿
男子與情人合計騙婚 算命先生遭算計被搶5萬
認為丈夫是同性戀自己被騙婚 海口女子起訴要求離婚
河北一名六旬老漢指使情婦騙婚并詐騙被刑拘
海口一女子稱被騙婚騙錢財200多萬 嫌疑人已取保候審
江西男子冒充軍官海口騙財騙婚 獲刑三年半
結婚前夕女友失蹤 海口男子遇“騙婚女”被騙8000元
男子謊稱開彩票站上網騙婚 結婚前騙走女子35萬
女子騙婚頻出嫁 6年先后“嫁”給7個省22個男人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