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飼料降價 本地飼料價格不動 收購價卻一天降一毛
文昌800羅非魚養殖戶
不賣魚不喂魚杠上收購商
經銷商:飼料價高魚價低有原因 羅非魚協會:各方應共同承擔虧損
“為了更好促使廠家的回應,我們各養殖戶聯合自愿停止抓魚,擅自抓魚,后果自負。”連日來,海南文昌浙江籍800多名養殖戶聯合簽名發布《告各養殖戶停止抓魚書》,決定自4月19日起,聯合停止賣魚,停止投料喂魚,維護自身權益。
過去五年,我省的羅非魚出口量一直名列全國前五,在2013年時更是排到全國第一。特別是在文昌,養羅非魚的魚塘有20萬畝,養殖戶約1500戶。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養殖戶與收購商較真?
養殖戶叫苦
賣一斤魚虧5毛錢
六七家飼料廠同步漲降價
2012年,海南羅非魚養殖戶聯合飼料經銷商發起了“經銷商停售魚料,養殖戶停止投料”的行動,最終以飼料廠讓步收場。今年這種博弈事件再次上演。原來,養殖戶指責飼料廠不讓利,加工廠又打壓魚價,“收購商讓養殖戶獨自承受巨大虧損的做法相當不負責。”
來自浙江的梅良武說,在文昌養羅非魚的1500家養殖戶一直使用祥泰、通威、裕泰這幾個本地廠家的飼料,因為這些廠家除了生產飼料,還回收成品魚加工魚片,而如果不使用這些廠家的飼料,廠家就不收魚。
梅良武說,今年起,這些廠家提出的羅非魚收購價格逐漸降低,近一個月更是每天降一毛,現在只有3.7元/斤,但飼料價格居高不下。這樣的差價,養殖戶們損失很大。
養殖戶們表示,以現在的價格,如果將魚賣了,也會大大虧損,而如果不賣,隨著天氣越來越熱,魚將會大量死亡,他們現在是進退兩難。有養殖戶給記者舉例,一畝池塘約有2500斤魚,如今賣一斤魚要虧0.5元,100畝池塘則要虧12.5萬元,而100畝的規模在當地算小了的。
“這幾年,廣東的飼料一直都在降,可本地的卻保持不變。”養殖戶說,同樣重量的飼料,海南每包要比廣東的貴40元左右,長期不降價,激發了養殖戶的抵制情緒。養殖戶們說,在海南同時生產飼料和收購魚的廠家有六七家,養殖戶們也分別與不同的廠家合作,但每次飼料漲價或是收魚降價,以及升價的幅度,這些廠家都是同步的。
“我們不能被任意宰割了。”4月2日下午,浙江籍羅非魚養殖戶自發組織聯合停料討論會,計劃于4月4日啟動停用所有廠家飼料;4月6日正式停料,并自發阻止違反者用料;4月15日再發《告各養殖戶停止抓魚書》。期間,養殖戶認為飼料廠、加工廠沒有表現出主動溝通的意向,也沒有積極采取行動,觸發了養殖戶更為強烈的不滿情緒,導致采取停止出魚,直接干預市場的做法。
不買海南飼料魚賣不出去
賣給廣東老板虧更多
養殖戶樓明德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如果不使用海南的品牌飼料,羅非魚長大后根本賣不出去。經銷商方表示,養殖戶完全可以不選擇賒賬模式來養殖,可以選擇價格相對便宜的廣東的品牌飼料,然后由市場來決定羅非魚收購價格。
而樓明德介紹,目前海南的品牌飼料價格在175元/包,而廣東的品牌飼料價格在128元/包,如果養殖戶購買廣東的品牌飼料,10萬斤魚需要2000包飼料,他有將近700多畝的魚塘,養殖幾百萬斤的羅非魚,光飼料錢就接近1000萬元,再加上租地、人工、電費等費用,根本無法承擔。目前,也有廣東來的老板在文昌市收購羅非魚,但價格只有3.35元/斤,與海南的收購價格差距將近0.7元,如果全賣給廣東老板,那么虧損就更多了。
經銷商解釋
我們也在虧本收魚
飼料錢貼補才有微薄利潤
在這次文昌市800多戶羅非魚養殖戶不抓魚、不投料等抵制行動中,魚飼料經銷商、海南海康水產有限公司總經理朱康飛無奈地說,“我們就像是夾心餅干,左右為難啊!”養殖戶抱怨他們賣的飼料貴,飼料廠家又沒有通知要降價,而且收購羅非魚的價格又低,公司都已經難以維持經營了。
朱康飛介紹,羅非魚養殖戶抱怨廣東的魚飼料都每包降幾十元,可海南的沒變,且羅非魚收購價從去年5.7元/斤降到如今每斤4元左右,這些情況都屬實,但海南的養殖模式與廣東有很大差別。廣東的羅非魚養殖戶用現金購買魚飼料,然后再賣給收購商,整個過程有很大自主選擇權;而海南的羅非魚養殖采用賒銷模式,養殖戶自主確定一個飼料經銷商,其購買的飼料費用都不用付現金,采取賒賬形式,等到羅非魚長大后,養殖戶必須將自己的羅非魚賣給賒賬的經銷商,賣魚的錢除去賒賬費用,就是養殖戶的利潤。
“羅非魚賒賬模式養殖有很大好處,因為很多養殖戶的資金根本無法承擔飼料費用。”朱康飛說。
他說,經銷商賣給廠家的魚價格是3.9元/斤,可到養殖戶魚塘收購價卻是4元/斤。如果再算上運送費用和人工費用,那么經銷商每收購一斤羅非魚,虧損將接近0.2元。
這又是怎么回事?朱康飛表示,其實飼料經銷商都在虧本收購羅非魚,但每賣出一包飼料,有10多元的利潤,用飼料的錢來貼補收購羅非魚的虧損,只要每斤羅非魚虧損不超過0.2元,那么還是有微薄的利潤的。
海南魚飼料質好價高
今年暖冬致魚量猛增
朱康飛介紹,去年上半年,羅非魚的收購價達5.7元/斤,是因為部分養殖戶希望將魚養大些再銷售,很難收購到羅非魚;而今年冬天是暖冬,有利于羅非魚長大,再加上去年的“存貨”,導致羅非魚的量猛增。
對于海南的魚飼料為何不降價,朱康飛也有自己的看法。從廣東將魚飼料原料運到海南,由于過海每噸成本增加100元,再加上海南生產的魚飼料質量好一些,每噸魚飼料成本又增加了200元,所以價格沒有變動。
“我自己經營有10多個海南的品牌飼料,價格有一定的差異,養殖戶的選擇性很大的。”朱康飛說。
為何飼料經銷商只賣海南的品牌飼料呢?朱康飛透露,其實還是因為養殖戶根本就不選擇廣東品牌的飼料造成的,久而久之也就不銷售廣東的品牌飼料了。因為海南的品牌飼料一包能養出50多斤魚,而廣東的品牌飼料,要養殖得很好才能有50斤魚,再加上使用海南的品牌飼料魚長得快,比使用廣東的品牌飼料早上市一個月,很多養殖戶還是選擇價格貴一些的海南的品牌飼料。
海南羅非魚協會
賒銷模式有利有弊各方應共同承擔
針對目前羅非魚價格不高的情況,海南羅非魚協會副會長樊建忠表示,目前國際市場上羅非魚價格偏低,這是造成羅非魚價格走低的主要原因;同時,今年的暖冬也造成羅非魚的產量好。
樊建忠介紹,1991年開始,文昌就開始大力扶持羅非魚養殖,但養殖戶手中沒有資金投資建魚塘,在此背景下,推出羅非魚養殖賒銷模式,養殖戶只需建好魚塘,再投入部分資金,就可以建魚塘。當時很多養殖戶,從幾十畝的魚塘,一下子就擴建到了幾百畝,賒銷模式確實是促進了海南羅非魚養殖業的發展。
“自羅非魚養殖實行賒銷模式,長期以來行業都很平穩,但今年國際市場上羅非魚價格暴跌,賒銷模式的部分弊端也凸顯出來。”樊建忠說。由于魚飼料都是賒賬的,根本不按市場來定價,今年來,廣東的品牌飼料已經降低到128元/包,而海南的品牌還是175元/包,再加上魚價暴跌,養殖戶處于虧本養殖的狀態,才造成此次抵制抓魚。
樊建忠表示,目前羅非魚國際市場價格確實不樂觀,但所有的責任不應該只是由養殖戶承擔,飼料廠家、羅非魚加工廠家、羅非魚收購商都應該一起承擔,一起度過此次難關。
?
?
相關鏈接:
臺風后海口秀英區恢復漁業生產 羅非魚豐產32000斤
海南:磚廠煤污水致大量羅非魚死亡 瓊海國土局介入
海口繞城高速路三車連撞 萬斤羅非魚灑地兩人受傷
海口:裝萬斤羅非魚大貨車側翻 壓倒寶馬車
海南羅非魚開拓國內市場 口味不同物流太貴成阻礙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