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馬桶蓋”風波持續發酵,引發市場反應,也再次將“海淘”這個字眼推向大家關注視野。
如今,通過購物網站和代購平臺,再經由國際物流購買海外商品,這些被稱為“海淘族”的購物人群在我國逐漸龐大。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2013年,內地“海淘族”規模已達到1800萬人,預計到2018年這一數字將達到3560萬人。
與此同時,購買品種也隨著海淘人數急速擴展。2012年淘寶網發布的國內首份《網購奢侈品行業解析報告》稱,海外代購已從奢侈品到保健品、美容品甚至日用品的全面擴張。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中國境外消費已經超過1萬億元。
看到如此巨大的海外購物需求,國內電商紛紛打起國際牌,將海淘作為集中發力點,阿里巴巴上線天貓國際,亞馬遜開通海外商品直郵中國業務,京東推出海外購,上千種海外商品登臺唱戲。海淘成為風險投資最新關注領域,相關電商、轉運商生意興隆,國外電商網站也紛紛開通中文版及中國信用卡使用通道。
那么,中國制造面對這場“壓力測試”,是否準備好“大考”?又應如何答卷、破題?
消費升級發問“世界工廠”
浙江杭州“海淘族”於淑芳告訴半月談記者:“現在除了一些急需用品會在超市買,剩下的東西基本都海淘,占總消費額的70%以上。”於淑芳不僅自己海淘,而且帶動身邊朋友一起加入海淘。如今她成了海淘代購,可以讓其代為購買指定的國外商品。
杭州白領孫小君這樣形容自己“親子”的一天:把新西蘭奶粉裝在美國奶瓶里喂養孩子,再用日本洗滌液清洗餐具,出門散步把孩子們裝進德國產的童車,回家則為他們澆上法國浴液洗澡。
孫小君說,她所在的一個育兒群有幾百名媽媽,每天討論最多的話題是,哪些國外的嬰兒用品好用,如何購買。對很多父母來說,“全球采購嬰童商品”成為喂養孩子的“必修課”。
“海淘一族”迅速擴大的原因,繞不開的是公眾日益提高的質量安全要求和目前國內質量水平現狀的矛盾。中國消費者協會最近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2012年,該組織受理兒童用品投訴4038件,其中涉及質量問題的投訴占93.8%,特別是在嬰幼兒奶粉投訴中,78.2%的投訴與質量問題有關。
有意思的是,孫小君所在的杭州市,先后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授予“中國嬰童產業基地”、被國際信息發展組織評選為“中國嬰童之都”,嬰童企業的數量、年營業收入及總資產均居中國之首。巨大的消費人群在超量的供給面前,錢卻花在了國外。
國內市場商品價格比國際市場高很多,這可能也是海外代購如此紅火的原因之一。
對于較高端的化妝品來說,進入中國市場,要收30%的消費稅、17%的增值稅以及進口關稅。進口關稅的稅率取決于消費品來源國,如果享受最惠國待遇就是10%的關稅,其他國家可能達到20%~30%的關稅稅率。所以即使是來自享受最惠國待遇國家的化妝品,其三項稅的總稅率也在57%左右。
有專家認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除了高端奢侈品,其他消費品進口環節稅收有必要調低。
拉動消費一直是中國經濟努力的方向,然而各種刺激政策帶來的效果并不明顯。與此相反,“海淘一族”、線下海外購物發展迅猛。在中國成為“世界工廠”、制造大國的同時, 巨量的中國消費能力正在外流。
觀察人士指出,不同于以往我國對國外高新技術產品的渴求,近幾年出現的海淘熱,體現了國內民眾對于優質生活產品的需求非常旺盛。海淘熱的興起,也反映了普通中國人生活水平的提升、老百姓消費的升級。
如果我們回到海淘興起的起點,或許對如何激發、留住消費能力看得更加清楚:國產消費品在急速增量的同時,忽略了質量問題,而消費者卻早已從消費短缺走出,更看重產品質量。
制造業大國何以非制造業強國
有人感嘆:一只馬桶蓋打敗了中國制造。盡管在代表、委員眼里這樣的說法言過其實,但也不得不承認差距。“這其實是個有點悲哀的事情。”一位全國人大代表說。狂飆猛進、看似無所不能的“世界工廠”為何難獲消費者青睞,特別是在優質、中高端產品面前,為何“失了一城又一城”?
——生產能力世界第一,核心技術、人性設計闕如。全國人大代表瞿佳說:“我們的企業不缺乏生產能力,多好的東西都能做出來,但核心技術比較匱乏,往往寧愿交專利費也懶得自己研究。”“馬桶蓋”熱起來后,不少“山寨”同款產品已經在網購平臺出現,不過消費者似乎并不買賬。
全國人大代表張華明認為,一直以來中國制造解決的是短缺問題,對優質產品探索、研發、生產剛剛起步,但消費者的多樣化、個性化需求已經被國際市場逐漸培養,供需之間產生裂痕。
——有些企業“等、靠、要”,創新企業遭“山寨”。“中國市場巨大,粗制濫造的東西也有市場,不少企業‘等、靠、要’,在中低端徘徊。”全國人大代表鄭雪君說。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江南控股集團總工程師黃作興說,其實國內很多企業并不缺乏創新能力,但是創新出來的產品在市場上很快就被“山寨”了,仿冒的成本太低,劣幣驅逐良幣,幾輪下來,投入大筆資金精力做創新做自主研發的企業反而面臨生存壓力。
——品牌“叫不響”,服務難到位。全國政協委員、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認為,我們國家特別是浙江的制造業水平和能力,不少層面已達到了先進國家水平,但從立法、標準、市場監管以及消費宣傳引導等層面來看,還有許多不足之處。
“品牌‘叫不響’是一大問題。品牌引導消費傾向,人們普遍會覺得歐美日的產品更好些,那么自然而然會去買。”南存輝說,“現在并非是賣一個或一套產品的問題,而是要做整體工程和服務來提升產業附加值。”
——“工業1.0”“工業4.0”并存,質量這個“制造業之基”被忽視。浙江省質監局質量處處長王青說,現在中國制造高端低端并存,但整體來看,核心的質量、標準問題仍舊缺失。“德國、日本的制造業建立在堅實的質量、標準引領之上,因此可以穩步躍升。”王青說,中國制造夯實基礎的工作還沒完成。
10多年專注做好一根吸管的“吸管大王”浙江義烏雙童日用品公司董事長樓仲平說,與日本制造堅定信仰的“匠人精神”不同,不少中國制造企業將互聯網營銷視為救命稻草,把像匠人一樣追求產品品質的精神拋在腦后。
正視差距,向“中國制造2025”邁進
“‘中國制造2025’讓人充滿暢想。”全國人大代表葛明華說,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馬桶蓋”事件不啻為一種警醒、鞭策,讓“世界工廠”正視自身差距,向創新研發這一制造業“皇冠”邁進。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兩會期間談到“出國買馬桶蓋”問題時說,中國的企業要升級,如果國內也有相同質量的產品,應該更有競爭力。“起碼能為消費者省下機票錢!”“我一直說,中國經濟要從中低端邁向中高端,這一過程將會釋放巨大的發展潛力。”
如何邁向中高端?有全國人大代表指出,去日本買回的馬桶蓋的確是中國生產的,蘋果手機也是中國生產的,但現在是創新研發者“通吃”的時代,代工生產只有微薄的利潤,唯有提升自身的創新研發水平,才能逐步向中高端邁進。
“政府要做好制度建設,讓創新者有力前進、山寨者寸步難行。”黃作興說,只有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和尊重到位了,才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投入到創新和產品升級中去。
產品好不好,讓百姓用錢來投票。“中國企業應該學習德國、日本企業那種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專注態度。”張明華說,支持德國、日本制造業領先的動力源是專注、匠人精神,中國企業只有從衣食住行各個方面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為中國制造正名。
南存輝認為,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的商家,在品牌宣傳上,長期形成了一個高科技、高質量的形象,這就是制造業附加值。“中國企業也只有日拱一卒,以質量、標準為引領,構建自身品牌形象,吸引消費者關注。”南存輝說。
一只馬桶蓋背后是中國制造遭受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兩面夾擊”的雙重挑戰。中國制造業亟須從舊有的格局中升級轉型、變大為強,在邁向中高端的過程中重塑形象、獲得認可。
?
?
相關鏈接:
中國“海淘族”超二千萬 跨境電商前景看好
中企競相進軍跨境電商市場 以滿足國人海淘需求
讓“海淘”陽光化——跨境電商成今年“雙11”新元素
海淘族要小心!美國多種保健品被查出含有害成分
"海淘車"將迎春天?普遍比"中規車"便宜10%
京東聚美涉嫌知假賣假:海淘奢侈品實為國內高仿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