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標題:你說他的詩乏善可陳
??? 他卻努力火成了熱潮
??? 4月26日,詩人汪國真的去世引來很多人追思,在上世紀90年代,汪國真詩歌的盛行成為一種文化現象,卻并未得到主流文學界太高評價。有網友感慨,追憶的不僅僅是汪國真的詩,更是懷念逝去的青春。
??? 昨天,詩人、詩歌評論家唐曉渡接受京華時報采訪時表示,從上世紀90年代詩歌所達到的現實水準來看,汪國真的詩是乏善可陳的,但是他的詩歌構成了一個文化現象,有理由擁有自己的讀者群。而汪國真生前接受京華時報采訪時總結:“我的詩能形成一種熱潮,是不斷努力的結果。”
??? 唐曉渡(詩人、詩歌評論家)
??? 與70后記憶聯系在一起
??? 昨天,詩人、評論家唐曉渡接受京華時報采訪時說:“汪國真去世只有59歲,他的過早去世是很令人痛惜的,祝他安息。”如何客觀評價汪國真的詩歌?唐曉渡認為應該從兩個方面來說:“一方面,他的詩歌本身所達到的高度,從當代詩歌在上世紀90年代所達到的現實水準來看,在這個尺度面前,他的詩歌是乏善可陳的;另一方面,從80年代以來詩歌多元化的角度來講,他的寫法和文本的影響,有理由擁有自己的讀者群,這是應該尊重的。”
??? “我也看到了網上網友的話,確實引起了很多70后的回憶,汪國真的詩歌與他們的青春記憶是聯系在一起的,借用經濟學的市場細分理論,他擁有自己的閱讀份額,這是完全正常的事情。只是,我們從比較高的要求來說,在當代詩歌取得的現實成就面前,比較苛刻的說它是浪漫主義末流的東西。”唐曉渡表示,汪國真的詩歌與當時的“審美潛流”是合拍的,受到了很多年輕大學生喜歡,特別是情竇初開的女生的歡迎,也是客觀存在的。
??? 在唐曉渡看來,汪國真在上世紀90年代的流行本身構成了一個文化現象。“他的流行與90年代當代詩歌陷入低潮有關,在社會轉型期很多讀者也比較迷茫。當時我們陷入一種挫敗感之中,在這種比較低迷的情況下,他的詩確實吸引、滿足了一種青春期的情感需要,這是一個很客觀的事。”
??? 唐曉渡曾在《詩刊》雜志工作很多年,他回憶:“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的詩歌評價標準來看,汪國真的詩歌在《詩刊》是很難發表的,后來也沒有發過他的東西。我覺得從詩歌發展來講,詩人與詩人之間不應該有任何惡意,相信批評汪國真的人對他本人也沒有惡意。”唐曉渡提到了臺灣的席慕蓉,認為她和汪國真有相似的地方,“在臺灣對席慕蓉詩歌的評價,遠沒有大陸這么高,發行量并不能評價一個詩人的詩歌水準。”
??? 費勇(曾擔任暨南大學中文系主任)
??? 汪國真的詩留給時間評定
??? 作家費勇曾擔任暨南大學中文系主任,這里也是汪國真的母校。談到汪國真回暨南大學的經歷,他說:“他的影響還是很大的,2000年前后曾兩次來到暨南大學講座,場面還是很火爆的。很多暨南大學中文系的學生,也都讀過他的詩歌。在外面,學術界對他的詩歌評價比較冷淡。”
??? 如何評價汪國真的詩歌?費勇說:“我的看法是這樣的,有很多東西很難去評價。值得探討的是為什么那個年代的中學生、大學生那么喜歡汪國真,他詩歌里理想主義或者激勵力量與這個社會的關系。從學術的角度看,很多文學作品一兩百年之后,評價會發生變化,比如《紅樓夢》和《金瓶梅》,當時不受主流文學重視,認為小說是很低級的東西,卻又在某一個大眾圈里流傳。”
??? 費勇提到最近余秀華的詩歌作品非常暢銷,這說明大眾對詩歌有需求的,“我們現在文壇上自己認為是詩人的作品,很多大眾不愛看。不能狹義地說純文學就是高級的,應該抱著尊重和開放的心態去看待,尤其對汪國真這樣的,影響過很多人的詩人。”他認為,中國詩歌評論界一直對汪國真比較冷淡,沒有認真去研究過,這是不恰當的。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