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8年12月24日,海南日報一版刊登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
1970年代,工廠生產文體兩不誤,職工經常被抽調去參加文藝匯演。
1979年10月1日,《海南日報》第四版整版刊登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十周年圖片專版。文化大革命的陰影正在遠去,大家都在探討“團結起來向前進,同心同德搞四化”。
《海口五十年》記載,1978年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特別是中共中央確定了海南要“以對外開放促島內開發”的方針后,海口開始擺脫封閉式舊體制的束縛,走上快速發展之路。
??? “四化”拍成圖片
??? “四化”是什么?1979年,海南人民把“四化”理解到具體事例上,就有了圖片所示“華南熱帶作物科學研究院試驗場實行科學管理,采用科學割膠方法,提高了膠水產量。畝產干膠達180公斤,比原來增加30%以上”;
??? “海南行政區最大的水電工程——海南牛路嶺電站正在加緊施工”;
??? “海南鐵礦石碌礦區1979年以來月月提前完成剝離和采礦生產任務”;
??? “當年周總理曾經視察過的萬寧縣北坡公社南門洋,經過幾年來大搞農田基本建設,田園面貌煥然一新”;
??? “全國五屆人大代表、林學家、華南熱作科學研究院教授柯敬真在植物園觀察從外國引進的長葉馬府油結果”;
??? “以生產黎族、苗族布料為主的保亭縣紡織廠,漢、黎、苗各族工人在相互學習、交流生產技術經驗”;
??? “鸚哥嶺四級電站剛建成。瓊中縣充分利用山區豐富的水利資源,社社辦起小水電,對促進農業生產發展起了很大作用”;
??? “鶯歌海鹽場采用機械化收鹽,減輕工人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深受工人歡迎”;
??? “尖峰嶺林業局大力營造熱帶珍貴林木,大凱營林隊的工人正在加強對熱帶珍貴柚木的管理”。
??? 新中國成立三十周年節日的海島上,部隊守衛著祖國南大門;海口市、通什鎮和各縣縣城,圍繞“四化建設”主題文化娛樂活動十分活躍。
??? “趕超”捷報頻傳
??? 仿佛一口氣要把耽擱的十年搶回來。1979年國慶期間,《海南日報》上捷報頻傳。
??? “9月30日晚班,海南鐵礦創造了采剝總量2.077萬噸和采礦石1.091萬噸的好成績。”但那個節日沒有休息,“10月1日,工人們堅守生產崗位,又拉運礦石1.2萬噸,創造了今年來日運量的最高紀錄。”
??? “海南鐵礦五號穿孔機組超額完成穿孔進尺計劃,提前4個月跨入1980年。”
??? 國慶佳節,八所港碼頭一片繁忙,“廣大職工連續奮戰,僅30多個小時就裝完了三艘大船共4.5萬噸礦石”。
??? 文化事業方面,海南行政區有線廣播蓬勃發展,18個縣(市)、310個公社全部建立廣播站,60%的生產隊通了廣播。
??? 外貿出口總值亦是創歷史最高水平。從發展生產入手,擴大出口貨源,海南行政區外貿收購總值同比增長50.98%,出口總值同比增長70.15%。從報道上可知,當年對外貿易出口商品有早瓜菜、食品工業、香茅、茶葉、咖啡、腰果、霍香、畜產品(皮張、羽毛、活牛、小活動物)、活海鮮、輕工業、木杖、貝雕制品等。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