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當我們車隊一行抵達尼泊爾塔丁縣阿金喬克村時,已經是5月6日零點30分。經過16小時30分、130公里的長途山地跋涉,我們的車隊和13噸糧食物資成功抵達目的地。
       
     您當前的位置 : 國際新聞>

    在尼泊爾華人誠意之旅:漫漫送糧路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5-05-08 12:26

      當我們車隊一行抵達尼泊爾塔丁縣阿金喬克村時,已經是5月6日零點30分。經過16小時30分、130公里的長途山地跋涉,我們的車隊和13噸糧食物資成功抵達目的地。

      尼泊爾4·25強震后,許多在加德滿都經商和定居的華人生活也受到較大影響。簡單地說,他們自己也是受災群眾。但是,他們中的不少人不但沒有坐等當地政府和其他方面的援助,反而在積極自救之余想盡辦法,通過民間渠道幫助災區籌集募捐款,為災區人民運送賑災糧。

      “實實在在做點事”

      捐款送糧活動由在加德滿都生活的陳軍等5人發起。地震發生后,他們通過各種渠道共籌集善款43萬余元,全部購買成大米、食鹽、咖喱原料等生活物資,運送到受災較重的村莊,以戶為單位直接發送到村民手中。

      通過他們的善舉,尼泊爾3135戶受災群眾得到糧食,緩解了他們的燃眉之急。陳軍說:“我們能力有限,只能讓少數受災群眾受益,但是我想通過這次活動告訴尼泊爾同胞,在尼華人和他們共患難。”

      陳軍介紹,此次發起募捐也頗為偶然。尼泊爾強震發生后,他在當地一名朋友的家鄉受到極大破壞。陳軍為朋友難過之際偶然地在微信朋友圈里發了一條信息,沒想到立刻得到大家的積極響應,短時間內就籌集到40多萬。于是,陳軍等人決定把這批善款實實在在地用到受災群眾身上。

      “我2006年就來尼泊爾了,捐款的人也大多是與尼泊爾當地有生意來往或是來過尼泊爾的人。我們對當地還是很有感情的”,陳軍告訴記者,“我們就是想為當地受災群眾實實在在做點事。”


      為了那照顧不到的地方

      我參與到發起人之一趙攀的這一路小分隊。隊伍5日上午9時從加德滿都出發,前往阿金喬克。車隊一行共5輛車,一輛小型越野車、一輛小型卡車和三輛拖拉機,運載糧食13噸。

      預計6個小時的路程,我們一路顛簸,走走停停,共花了16小時30分。路上看到最多的就是倒塌破敗的房屋和那些在道路兩天露宿街頭的村民。

      塔丁縣阿金喬克村位于首都加德滿都西北約130公里,其中三分之一的路段為山間土路,路況極差。由于交通十分不便,這里的村民生活只能靠放牛和務農。大部分年輕男子外出打工,留守在這里的多是老幼婦孺。

      尼泊爾的山村很美,一塊塊梯田放眼望去好似碧綠的地毯,包裹著大地。不便的交通保留下這片原始的美麗,卻也阻礙了村民走向富裕。

      車隊剛進入山區,太陽就已落下,而前方還有30公里在等著我們這些來自中國的異鄉人。天色黑了,我們的越野車在曲曲彎彎的石子路上,只能以每小時10公里的速度向前“蠕動”。

      那時的我顛簸地忘記了饑餓,司機趙攀則雙手緊握方向盤,身體微微前傾,需要聚精會神判斷前方的道路。

      “在這種道路上行駛,我想犯困都難,”他幽默地告訴我。

      由于山間溪水和上坡原因,車輪不時陷入泥坑。大家一起下車,墊石鋪路,同力推車,一次又一次把車拖出泥濘。那種疲勞和荒野間的恐懼絕非野營所能相比。

      23時前后,我在略作休息時問趙攀:“我們為什么要大老遠地來到這里?”

      趙攀抹了一把汗水,“誰讓這里受災重呢,我們當初有發糧的想法就是為了能照顧到政府和救援隊一般照顧不到的地方。”

      我們終于到達目的地時,已是午夜過后。在滿天繁星的夜里,我和趙攀坐在車上沉沉睡去。一天的疲累讓我們無暇理會周圍會否有野獸出沒。

      睡意朦朧之間,不時聽聞幾聲犬吠。


      你的笑容是我最好的回報

      凌晨五點,天已經大亮。我一睜開眼,發現小學校的操場上已有不少前來等候發放糧食的村民。而活動原本計劃早晨8時開始。

      整個阿金喬克村占地不小,約有1200多戶受災群眾,受災比例高。然而,由于資源有限,這次只有400戶居民能夠領到糧食,分別為30公斤大米、1公斤食鹽和3公斤做咖喱用的豆子。

      村民杰布·拉納說:“我很感謝中國人送來的糧食。我們現在什么都需要,特別需要重建房屋的材料和食品。”

      據了解,當地政府震后第9天運送來了少量應急物資,杯水車薪,很快耗盡。

      村民蕾努卡·巴斯奈特同樣致以深深的謝意,說這些糧食足夠他的家庭撐過半個月。

      然而,生活的完全恢復還要等到3個月后玉米成熟。“我的家在地震中完全倒塌了,我們現在十分需要食物和帳篷。”

      看著村民們喜笑顏開地把食物“頂”回家,我和趙攀覺得一晚上的奔波是值得的。還記得在那條路上,我看到路邊倒塌的房屋和流離失所的群眾,心情如腳下道路一般起伏不定,寫就一首小詩:

      夜行尼國心膽懸,山村實錄野連綿。

      但求災民得糧早,不辭批月勇向前。

      地動國搖家園破,中華援手愛無沿。

      喜馬拉雅如云聳,珠峰低頭心相連。

    ?

    ?

    ?

    ?

    ?

    ?

    相關鏈接:

    三亞救援隊結束尼泊爾救援8日返瓊 6天救157人
    尼泊爾網民利用社交媒體賑災 數天籌集百萬美元
    上萬尼泊爾女性震后被賣到東南亞情色場所提供性服務
    民航局否認“赴尼泊爾航班借機漲價”
    尼泊爾:悲情遺產 沉寂中期待重生
    尼泊爾地震致7566人遇難 天氣惡劣救援進展困難
    尼泊爾擬向亞投行求助 或成亞投行首位顧客
    中國空軍再派6架飛機空運援助尼泊爾救災物資
    尼泊爾痛批印度媒體為本國救援“歌功頌德”

    ?

    相關鏈接:
    尼泊爾痛批印度媒體為本國救援“歌功頌德”
    中國空軍再派6架飛機空運援助尼泊爾救災物資
    尼泊爾地震致7566人遇難 天氣惡劣救援進展困難
    尼泊爾擬向亞投行求助 或成亞投行首位顧客
    尼泊爾:悲情遺產 沉寂中期待重生
    民航局否認“赴尼泊爾航班借機漲價”
    上萬尼泊爾女性震后被賣到東南亞情色場所提供性服務
    尼泊爾網民利用社交媒體賑災 數天籌集百萬美元
    三亞救援隊結束尼泊爾救援8日返瓊 6天救157人
    [來源:新華國際客戶端 ] [作者:趙乙深] [編輯:顏祝俊]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