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發現,一些市政府的官網上也有商業廣告,有民營醫院、購物中心、手機、銀行廣告等。而早在2012年,廣東省政府辦公廳下發的廣東省政府網站管理辦法明確要求,政府網站不得從事商業活動。有的市在政府官網還放了酒店360度總統套房的全景圖。不過在記者采訪后其表示立即撤下。(5月11日《南方都市報》)
政府網站作為整合官方資訊,實現信息公開,密切聯系群眾的重要平臺,具備應有的公信力和對公眾的引導作用,公眾有充分理由相信其發布信息的真實有效。政府部門負有市場監管職責,其官網鏈接商業廣告,自然給人一種該商業行為有政府背書,產品質量信得過,值得信賴的暗示。此種職能錯位做法將政府公信與商業信譽綁在同一戰車上,未必會“一榮俱榮”,但政府公信一定會受商業不端連累。
對此,有回應稱之所以鏈接商業廣告是因為撥款太少,沒收廣告費或收的是贊助費,這些說法不僅經不起推敲,甚至是謬論。撥款太少可以申請追加撥款,可以開源節流,可以整合資源,關掉沒有存在必要的網站,唯獨不應由“無利不起早”的商人承擔政府分內之事。贊助費根本不屬政府部門法定收支項目,而且,如何保證贊助費完全用到了完善網站而非充實單位的小金庫上?以贊助費打掩護來證實廣告收入的合理性更不明智,就像封建社會的“冰敬”“碳敬”實為雅賄,現今的過節紅包實為賄賂,華麗的包裝掩飾不了違法違規實質。此外,沒有廣告費不是名正言順地替別人做廣告的理由,相反,沒收廣告費更會讓人產生“賬面上無廣告費,私下可能會有利益輸送”的疑慮。
因此,必須堅持政府的歸政府,商業的歸商業,才能讓監管部門擺正位置,市場經濟健康發展。作為互聯網時代政府部門臉面的官網,不應像“中了網絡病毒”一樣官商不分地發布商業廣告,須盡快理清界限,回歸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