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鳳凰衛視12月11日《鳳凰大視野》,以下為文字實錄:
毛澤東電報張學良:緊急時將蔣介石誅之為上
解說:12月13日,《西北文化日報》首次刊出“對蔣兵諫”的字眼,并向全國通報了張、楊提出的“改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內戰”等八項主張,而“兵諫”一詞的來源則是張學良的部下高崇民的手筆。
楊瀚:因為歷史上只有一次,馬鬼坡,目的不是為了完全推翻改變現政權,但實際上這是一次政治訴求的軍事政變,應該是這么理解,他不是為了這個像一般的那種政變是為了謀取政權,集團和個人利益。
解說:在張學良給中共發出的電報中稱蔣“反革命面目已畢現”,已被扣留,“望紅軍全部集中環縣,以便共同行動”,毛澤東和周恩來立即回了一封電報給張學良,第一句是“元兇被逮,薄海同快”,并提出蔣介石必須押在兄自己的衛隊營里,緊急時誅之為上。然而,一天之后一個意外的消息卻讓張楊二人如坐針氈,蘇共中央機關報《真理報》發表社論把西安事變定性為“叛變”,是“利用抗日運動進行的投機”,蘇聯駐中國大使還專門向孔祥熙表示蘇聯政府與事變無關,將來也不會給予張、楊任何支持,南京方面把蘇聯《真理報》的社論印成傳單派飛機到西安上空拋灑,西安城內人心惶惶,而全國各省也是一片討伐之聲,馮玉祥、盛世才、宋哲元等人在得知了蘇聯的立場之后,因為懼怕蔣介石報復多數持觀望態度,閻錫山更是公開表示張、楊“以救國之熱心成危國之行為”,政治上得不到任何支持,軍事上何應欽也已調重兵準備進軍西安平叛,楊虎城、張學良陷入危局。
西安事變后的南京政府內部也出現了兩種不同的聲音,一方是以何應欽、戴季陶為首的討伐派,主張大舉進攻、武力解決,另一方面是以宋美齡、孔祥熙為首的和平解決派,主張派人到西安與張、楊談判。高桂滋公館是蔣介石在西安的軟禁之所,與張學良公館僅一墻之隔,12月14日,蔣介石的外籍顧問端納飛到西安,17日,周恩來、葉劍英等人到了西安,當天晚上周恩來同楊虎城、張學良在這間小客廳談了幾個小時,周恩來說現在只有逼蔣抗日,再體面地釋放他才是解決之道,南京方面蔣介石的大舅子與張、楊二人都頗有交情的宋之文主動向媒體發表談話,說自己愿意擔任斡旋者角色;12月20日,張學良陪同宋子文去見蔣介石,又過了兩天宋美齡也飛抵西安,至此,當時中國政治精英幾乎都聚在了西安城內,準備以談判的形式解決西安事變。12月23日,雙方第一次正式談判開始,談判桌上二宋與張學良私交甚好,中共方面亦希望和平解決,只有楊虎城雖然原則上同意放蔣,但是依然保持著一貫強硬的態度。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