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萬才回憶說:“當時,聽到日本投降的消息,我們都揮手高聲歡呼!”
?陳萬才指著手臂上的傷疤說:“當年,子彈就是從這里打穿了我的左臂。”
年輕時的戰士陳萬才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70年前,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打敗了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者。這一偉大勝利,將永載中華民族史冊,永載人類和平史冊。
自今日起,本報將陸續推出“抗戰記憶”專欄,由本報記者尋訪我市健在的抗戰將士及親屬,通過他們的講述,重現抗戰歷史,深化民族記憶,將一個個鮮為人知的抗戰故事,以鮮活的方式呈現給讀者,為的是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視和平、開創未來。
鷹潭在線訊(贛東都市報記者 嚴米金文/圖)報道:5月18日,在磷肥廠社區小巷內,我們見到了88歲的陳萬才老人。老人精神很好,但耳朵很背,即使戴著助聽器,我們仍然要大著聲音說話他才聽得見。“他的耳朵是被炮彈震聾的。”陳萬才的家人介紹。
說起參軍抗戰,陳萬才老人的興致很高,特別是講到日本投降時,他很激動地模仿著當年的情景,伸出雙手大聲喊道“日本投降了”。興奮之情溢于言表。
為了報仇,17歲的他去報名參軍
陳萬才出生于江蘇高郵縣四區南甘垛莊村,共有兄弟姐妹7人,他排行第三。陳萬才說:“12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而一年后,母親也去世了。當時,最小的妹妹才1歲。”失去父母的孩子們生活異常艱難,鄉親們給了他們很多照顧。但是苦難還在后頭。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日本人占領了高郵,日本人實行“三光”政策,殺害了照顧他的鄉親,連他家的房子也被燒了。這讓陳萬才非常仇恨日本人。
陳萬才回憶說:“當時,我家的地方有個很大的湖,我家在湖北,是敵占區,外婆家在湖南,是抗日根據地。”陳萬才經常去外婆家,接觸了當地的抗日力量,而在晚上的時候,根據地的共產黨干部也會經常來到湖北的村莊里開會,給老百姓講抗日的道理。他說:“當時,宣傳隊還唱‘吃菜要吃白菜芯,當兵要當新四軍……’”于是,小小年紀的陳萬才心里就盼望著能夠參軍去打鬼子。
機會終于來了,1945年2月9日,陳萬才偷偷去湖南地區報名參加新四軍。當時,陳萬才只有17歲,個子又小,他怕被拒絕,于是在報名時稱自己是18歲了,點名時還使勁踮著腳,才不顯得個子特別矮。當時征兵的部隊干部問他“為什么要當兵?”陳萬才回答說:“我要打鬼子,我要去報仇。”
進了部隊之后,連長一看陳萬才說,個子這么矮,還沒有槍高,就當個通訊兵吧。檔案記錄陳萬才是“華中軍區司令部警衛連”。“當時,我們家鄉一批參軍的有60人。”陳萬才說,“當年,打仗也不叫打仗,叫‘領槍’,但連長又說有壞人不肯‘領槍’,怎么辦?我們就打他。”
高郵戰場上,迎來了日本投降的消息
1945年7月,陳萬才所在部隊是“華中軍區司令部頭站警衛連”。這一月,新四軍發動了前所未有的高郵戰役。“當時,高郵是一個很重要的戰略要地,里面有很多日軍及日偽軍。”當年7月,作戰命令下達后,第一梯隊戰士奔赴前線。過了十多天,第二梯隊的部隊又開赴前線戰場了。
“我們部隊開赴前線是第三梯隊了,當時已經是8月初了,高郵縣城的敵人還在負隅頑抗。我當時還是通訊兵,主要任務是傳達上級的作戰命令。”陳萬才說,“傳達命令的時候都不能說‘團長命令’‘旅長命令’的,直接就叫‘老板命令’。”當時,戰斗非常激烈,子彈在頭頂上飛來飛去。“第三梯隊的部隊大多是本地人,對本地的地形很熟悉。”他還記得,當時晚上,部隊去攻城,先是在南門放了幾槍,然后接著趁夜又繞到了北門進行攻打。
當時,部隊給了陳萬才一桿槍。這支槍很特別——前面的槍管在戰場上被炸斷了一截,部隊將這支槍帶回來,進行了修理,比正常的槍少了一截,這給個子矮的陳萬才正好。當時,戰斗時還發給陳萬才一個子彈袋。陳萬才打開一開,才3發子彈。他就有意見了,因為他看到別的戰士子彈袋是鼓鼓的,認為有很多子彈。于是,他就跑去找連長。“我當時找到連長,就說,連長,我們部隊是講究人人平等的,連長就說是人人平等,我就說‘是人人平等,但就是這個不平等’。然后,我打開自己的子彈袋,只有3發子彈。連長笑著說,你看看我的子彈袋,連長打開子彈袋,里面也只有3發子彈,于是,我就心服口服了。”陳萬才笑著說,“當時的槍支彈藥也不配套,結果3發子彈只有一發打出去了,另外2發成了啞彈。”
陳萬才上戰場才十來天,就到了8月15日,日本人投降了。聽到日本人投降的消息,戰士們都歡呼起來:“日本投降了,我們打敗日本人了。”“我們進城接受日本部隊投降的時候,紀律很嚴,所有物品中,戰士只能帶走槍支和彈藥,對于其他的物品,部隊派出了專門人員進行接收。而戰士還不能把自己的槍彈丟了,丟了就是犯錯。”新四軍部隊在高郵縣城只有幾天時間然后就撤退了,因為國民黨的大部隊幾天后就到了。
如皋一戰,耳朵被炮彈震聾了
日本投降后,戰爭并沒有結束,因為還有一些偽軍據點,拒絕放下武器投降。
“在日本投降后的八、九月份,我們部隊接到了攻打如皋縣城的命令。攻打如皋縣城,部隊的子彈也不多,戰士打了幾發子彈,部隊就吹沖鋒號,戰士們往前沖。”陳萬才說,當時的戰斗都在晚上進行,他作為通訊兵,在戰場上跑來跑去,很容易成為敵人的目標。“通訊兵的傷亡率比作戰部隊還大。”陳萬才說,“因為打死了通信兵,上級作戰命令就不能及時傳達到下級部隊。”
通訊兵晚上跑來跑去,也不能走在路上,只能一路上尋找掩體,或是在挖的戰壕里躲著跑步前進,即使這樣,仍然不時有子彈打在身邊。一天夜里,陳萬才送信去了連隊,回來時正跑在壕溝里,突然一聲巨響,一發炮彈在他的身邊爆炸,炮彈掀起的氣浪將陳萬才沖倒在地上,炸起的泥土將他埋了起來,醒來后的陳萬才鉆出了泥土,但他的耳朵卻聽不到外面的聲音了。此后的日子里,雖然經過多次治療,但沒有好轉,從此,他就聾了。
當年60名戰友,只有3人活著回來了
“本以為抗日戰爭勝利后,就可以回家了,但是后來,解放戰爭打響了,我又成為了一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陳萬才說。
在解放戰爭中,陳萬才又參加了多次戰爭。“打漣水時打了七天七夜,反反復復打許家蕩,打了七次,每一次都打了勝仗。”陳萬才說。
在戰爭中,陳萬才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在攻打漣水的戰爭中,他也在送信的途中,一顆子彈打穿了他的左上臂后又打到了他的腰部,但是掛在腰部的子彈匣幫他擋住了這致命的一槍。“那時還是部隊警通班,當時受傷還沒有感覺,又跑了20多里到連隊,感覺左手抬不起來,一看好多血,于是就找到部隊衛生員,衛生員進行了簡單的包扎之后,我就跟著一隊擔架隊去了后方醫院治療。”“還有一次是在戰斗中,敵人的刺刀刺在他的肚子上,傷口很寬但不深。這也讓我撿回了一條命。”陳萬才說。至今,在他的手上和肚子上,都還留著很大的傷疤。
1949年3月,陳萬才正式入黨。在解放戰爭中,陳萬才跟著部隊離開家鄉越走越遠。1947年后,陳萬才跟著部隊向大西南進軍,分配在第二野戰軍軍需部。后來,他又成為一名軍長的警衛員,又過了一年多,全中國即將解放了,這位軍長很關心陳萬才,把大字不識一個的他送到后勤學校去讀書,學文化。1951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陳萬才報名參加抗美援朝,但部隊沒有批準。1954年11月15日,陳萬才在西南軍區第二文化速成班轉業回家。陳萬才的《轉業軍人證》上寫著:為加強國家建設,特準予回鄉轉業。《轉業軍人證》記錄:作戰次數7次,負傷1次。轉業的時候,陳萬才因戰致殘,是三等甲級傷殘軍人,部隊發給陳萬才鞋襪等生活物品,另供給了軍人布票2丈2尺以及地方布票3丈1尺。
轉業回家的陳萬才專心在家,1955年他結婚了。因為是轉業軍人,后來他又去當時的鄉政府工作了一段時間,隨后又幾經輾轉來到了江西永豐鐵廠,再到新安煤礦挖煤。1963年,鷹潭市磷肥廠擴建,他被調到了鷹潭市磷肥廠,成為一名爐前工;直到1987年成為一名退休職工,后改為離休職工。
經歷了槍林彈雨,經歷了出生入死,陳萬才的心態很平和,不論干什么工作,他從不與別人爭。陳萬才說:“我已經很幸運了,當年60名一起參軍的同鄉,最后活下來回到家鄉的只有3人,那些戰友都是很年輕的時候就走了,我還有什么不滿足的呢?”
?
?
相關鏈接:
“褲襠藏雷”,毀三觀的“抗日神劇”何時休?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