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和新媒體的風起云涌,對環境保護產生了非常深刻的影響。環保部門要善用互聯網、新媒體,推動環境保護社會共治,促進環境法治,積極開展輿論引導,推動理性、建設性的公眾參與。這是環境保護部副部長潘岳在今日召開的首屆全國環境互聯網會議上提出的要求。
潘岳說,互聯網和新媒體已成為環境保護的重要推動力量,這是不以任何人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趨勢。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互聯網日益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先導力量,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有力推動著社會發展。”“現在人類已進入互聯網時代這樣一個歷史階段,這是一個世界潮流,而且這個互聯網時代對人類的生活、生產、生產力的發展都具有很大的進步推動作用。”
潘岳指出,互聯網促進了公眾環境意識的進一步覺醒,也使得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方式更加多元、自主和開放。公眾通過互聯網發出自己的聲音,參與環境事務與環境事件,影響決策方向和事件走向。公眾對環境保護的關注無處不在,參與無處不在,監督無處不在。這樣的大背景,要求環保部門認真思考如何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動環境管理戰略轉型,構建環保大格局。
潘岳強調,環保部門必須樹立互聯網思維,善用新媒體手段,進一步加強與公眾、與社會的交流與溝通。要尊重和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運用互聯網思維,以更加陽光的心態,及時、全面地公開信息。同時,信息公開要與公眾形成互動,積極回應公眾關切,與公眾平等溝通。公開信息不能報喜不報憂,溝通交流不能聽不得逆耳之言,既要能說成績,又要敢說問題;既要能聽肯定,又要敢聽批評。溝通交流、理解互信、求同存異,才能真正實現環境保護的社會共治。
潘岳說,要善于應用互聯網和新媒體,促進環境管理和環境執法轉型,進一步推動環境法治。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和新媒體創造的有利條件,更有力地打擊違法排污企業,及時了解和遏制地方政府不當決策帶來或可能帶來的環境危害,強化嚴格執法、依法行政的責任意識和自律監督,切實把執法監管、督查督政和盡職履責進一步納入法治軌道。
潘岳指出,要深入研究互聯網和新媒體的運用規律,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統戰工作會議“要加強和改善對新媒體中的代表性人士的工作,建立經常性聯系渠道,加強線上互動、線下溝通,讓他們在凈化網絡空間、弘揚主旋律等方面展現正能量”的要求,結合實際建立健全互聯網信息發布制度與政策解讀聯動機制,做到重大問題不缺位、關鍵時刻不失語,逐步建立起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有機融合的輿論引導體系,有效控制和引導輿論。
首屆全國環境互聯網會議暨環境保護雙微上線在山東濟南召開。山東省人民政府副省長于曉明、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王國慶等出席會議并致辭。部分地方環保廳局負責人、專家、網絡知名人士參加會議。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副局長汪祥榮、中國公共關系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大平、國家環境咨詢委員會委員、天津大學法學院院長孫佑海、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副會長任志強以及人民網、新浪網、南方周末等媒體負責人就環境互聯網發展等問題發表了演講。會議期間,中國環境新聞、中國環境宣教微博、微信同時上線。
?
?
相關鏈接:
國家稅務總局:推進環境保護稅等新稅種立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