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節寶塔坪一處移民統建房社區。1996年至2003年間,奉節在新縣城修建移民統建房293棟,20000多套。 新京報記者安鐘汝 攝
王老太又來了,每次到移民局,她都指定移民局局長吳應俊親自接待,每次接待時間,都超過一個小時。
吳應俊咕咚咕咚喝了一杯水,“還是反映移民統建房的問題。她在老縣城沒有產權房,非要住到統建房不走,讓分給她一套。”
算上6月初的這次,這是她第102次來了。吳應俊說。但按要求,她的房子是必須要被清退的。
40多歲的吳應俊,可以說是目前奉節最忙碌的公務員之一。去年11月開始,奉節開始啟動被非法侵占的統建房清收工作,半年時間,吳應俊說他和同事幾乎沒有休息日,每天神經繃得緊緊的。
2012年,吳應俊調任奉節縣移民局局長,第二年奉節就動議清理移民統建房。“感覺每天都在打仗。”吳應俊說,清收涉及目前居住在統建房的近兩千戶居民,誰都不愿搬,以各種方式軟磨硬抗。
奉節一位老干部告訴記者,移民統建房問題由來已久,現在已到了尾大不掉的地步。
“侵占者”
“狗都住得,人住不得?”一些居民說,這難免不讓人紅眼,干脆撬鎖住進安置房。
統建房,是指在三峽工程建設期間,為了安置三峽移民而由當地政府利用三峽移民資金修建的安置房。
據了解,奉節縣移民統建房建設于1996年至2003年間,共分兩期,主要為了安置因三峽蓄水而整體搬遷的老縣城移民。在老縣城有房產的居民,可以在新縣城獲得一套相應面積的移民統建房,沒有房產的居民,“主要利用廉租房安置。”
奉節在新縣城修建了移民統建房293棟,20000多套,面積近91萬平米。
吳應俊介紹,當時符合條件的老縣城移民都已搬入了統建房,先后共安置移民超過兩萬戶。
2014年10月,移民局對移民統建房摸底發現,除去符合條件的移民住房,還剩余2142套,4.5萬平米。
“實際上,就是當時蓋多了。”當地一位熟悉情況的老干部說,但這蓋多了的2142套并沒有空置,用吳應俊的話說,“因各種原因,被某些單位和個人侵占。”
這些“侵占者”情況不一。
陳更、葛海(均為化名)住在三馬后山的一處統建房小區。他們堅稱自己不是非法侵占,而是合法被安排進來的人。他們的底氣來源于一張證明。
“六年前,移民局把我安排在這里,我有證明。”陳更向新京報記者出示了一張奉節移民局開出的手寫便條,便條上詳細寫著陳更的住處,并且加蓋了奉節縣移民局的公章。
葛海是奉節中學的一位退休教師,奉節縣城搬遷時,沒有住房的葛海找到了移民局,要求解決住房問題,移民局就給葛海開了一個條子,將他安排在三馬后山32棟一套住房內。
“在奉節移民統建房內,像陳更、葛海這樣從移民局拿了條子住進來的人不下800戶。”吳應俊承認這些條子確系移民局所開。“為了不影響三峽工程,地方政府就把老縣城沒有房產的租賃戶、棚戶區居民臨時安排到了剩余的統建房內,這是作為過渡房讓他們住的,結果一住進去就不愿意出來了”。
“最大的問題是把這些人安置到統建房以后,沒有做好有效管理,造成了移民統建房的失控,給現在的清收工作造成了困難。”
除了這些“條子戶”,有的空置統建房是作為臨時避災房使用。
按照移民局規定,臨時避災房用以安置受自然災害影響的居民,一旦災區秩序恢復,必須上交。
2009年,奉節師范附小幼兒園附近一個商業小區發生裂陷,政府把一些居民轉移至三馬后山一棟統建房內用以過渡。災情解除以后,一些過渡居民卻不愿意搬離。張濤(化名)直到現在還拿著鑰匙,搬出之后,把房子作為倉庫使用。
“因為管理混亂,一些沒有住房困難甚至和移民沾不上邊的人也住了進來。”一位熟悉情況的老干部說。
來自奉節農村的劉先菊(化名)并沒有統建房的入住資格,但2012年,她從片區負責管理空置統建房的胡秋來(化名)手中租到一套兩室一廳。第一年房租是2200元,目前房租6000元一年。
據社區里的群眾介紹,胡秋來掌握著七套剩余統建房,全部用來出租,每套年租金在4000元以上。
吳應俊說,政策規定,統建房不能用來出租。胡秋來這樣的人,是移民局找的專門負責對空置統建房進行日常管理維護的,都是社區的普通群眾,移民局一個月給他們450塊錢工資。
“可能存在這樣的情況,監守自盜。”吳應俊說,“他們收的租金,都揣進自己的口袋里了,移民局并沒有拿到。”
統建房小區里的住戶說,胡秋來還專門騰出一間統建房用來養狗。
“狗都住得,人住不得?”一些居民說,這難免不讓人紅眼,干脆撬鎖住進安置房。半夜的時候,聽到門口有呼呼啦啦的聲音,第二天,就會看到新鄰居。
新京報記者根據社區群眾提供的地址,多次上門始終未見到胡秋來。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