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園臟亂不堪四周污水橫流
海南第一進士符確墓成牛欄
原有文物遺失至今 仍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保護現狀令人堪憂
符確是海南歷史上第一位進士,是海南文化發展史上一位標志性人物。但如今符確墓卻遭遇臟亂差,成為附近村民的牛欄,墓園原有的牌坊、華表等文物已遺失,保護現狀令人堪憂。
6月8日下午,南國都市報記者來到東方市三家鎮居侯村,著名的海南第一進士符確墓就坐落在村子里面。墓園沒有大門,也沒有人員看護打理,四周垃圾遍地,污水橫流,走進墓園里面幾乎無處下腳,里面滿是牛、豬等牲畜的糞便。附近的村民還把這里當做牛欄,平時放牛回來就拴在里面,一些豬也散養在里面。
墓園圍墻不足半米,殘破不堪,被外面的民居包圍,這些村民的建筑物多是緊貼墓園而建,缺少規劃雜亂無章。
符確墓里還被架設了電線桿,電線隨意從墓園上空掠過,顯得極不協調。
現場慕名而來的參觀者感到十分遺憾,游客符先生說,符確是海南第一進士,有文化有學識,為政清廉,秉公辦事,政績突出,深受人民擁戴,他任職屆滿返鄉后,熱心辦學造福桑梓。
“當官是一位好官,辦教育開創海南文化之先,這樣一位在海南文化發展歷史上具有重要貢獻和地位的杰出先賢,竟然保護不好他的墓園實在說不過去。”
華表牌坊今已無存
現在的符確墓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改建的,1984年當時的東方縣人民政府立的一塊石碑上記載:“符確墓作為一處名人墓和如今東方、昌江、樂東、三亞、白沙、臨高等地符氏祖墓,曾建有牌坊、華表等,今已無存,但還保存著宋代的墓碑。”符確墓于1984年經東方縣人民政府列為縣級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后當地一直申請要求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據知情人介紹,符確墓原立石碑一條,中間攜刻“大宋進士守韶化二郡鄉賢符諱確公之墓”十七個大字,還建有牌坊、華表等。后因年久失修,墓園設施被夷為平地。
在東方市三家鎮居侯村,符確墓立石碑一塊,中間陰刻正楷“大宋進士守韶化二郡鄉賢符諱確公之墓”左邊陰刻“乾隆丁未年孟夏月轂儋昌崖五甲重修”右邊陰刻修墓的符氏子孫和名流,包括黃河清(進士)、符換章(舉人)、符風紀(舉人)等。在符確墓地的旁邊有其父親安會、伯父安福合葬的墳墓,墓立有石碑兩塊屬清乾隆年間的石碑。
至1980年,東方、昌江的符氏子孫又發起重修此墓,并加立兩條新碑。
后人欲遷址引爭議
如何保護符確墓一直深受海南符氏后裔關注。現在符確墓所處的居侯村,符姓很少,附近的赤坎村才是符姓后裔為主。建墓時尚未有居侯村,至萬戶侯符確忠骨葬于此地后,人們視為風水寶地而陸續遷此聚居成村,于是居侯村由此得名。
符確在赤坎村創建興賢坊,供周邊各村子弟上學讀書,多年以來,興賢坊幾經維修,后改稱興賢堂,如今經過后人重新修建后保存完好,還請專人負責日常維護。
“主要是現在的墓園面積太小,出入也不方面,沒有停車的空地,不利于今后的發展,想挪到一處大的地方,至少要10多畝空地才成規模”,東方符氏宗親會符秘書長說,后來由于種種原因,條件不成熟,引起一些爭議,只好終止。
?
相關鏈接:
紀念園曾是“爛尾工程”——誰來保護烈士墓園?
海口部分墓園竟賣活人墓 價格從數千元至十幾萬元
海口丘濬墓園修繕一新 歷史文化氛圍更濃
遠征軍陣亡將士部分遺骸歸葬云南騰沖國殤墓園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