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掉的加分項目,或改為優先錄取,或建議參加自主招生
那些被減去的全國性、地方性加分項目,去處各不相同。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微博]副院長熊丙奇[微博]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教育部關于高考瘦身的有關規定,是一個共同的原則,但各省本身還有一個歷史因素,“要考慮到已經獲得加分的考生,所以有些地方一方面執行國家的政策,另一方面也要保持政策的延續性”。
記者注意到,一些已取消的全國性加分項目轉變為“優先錄取”。按照黑龍江省的規定,具有原全國性加分項目的情形,“統考成績總分達到院校投檔分數線,學??蓛炏蠕浫 ?。
安徽則在公開文件中建議,原科技類競賽的獲得者,“考生的相關科研特長和創新潛質可作為自主招生試點高校優先給予初審通過的條件”。
一些地方性加分項目的取消,還需完成其他法律程序。例如,河北省在文件中提出,“僑眷高知子女,不再具備高考加分資格”。但是,因此項加分為該省人大[微博]立法,要待相關法律程序辦理后執行。
類似情形的還有浙江省。浙江省人大通過的《浙江省景寧畬族自治縣自治條例》規定,“自治縣考生享有降分錄取照顧”,因此,非少數民族考生只要戶籍在該縣且在當地完整完成高中階段教育,也可以獲得3分的加分。不過,加分只適用于報考浙江省內高校。
“要看過程是怎么樣的,有沒有公開透明,有沒有專業的評價是最關鍵的?!敝醒虢逃茖W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說,過去,在大的環境下做不到這一點,所以有的加分項目取消。
熊丙奇認為,高考加分政策實施多年來,出現嚴重的異化,并沒有起到鼓勵學生個性和興趣發展的作用,反而演變為“加分腐敗”和“加分教育”,今年全國范圍再次“清理”高考加分項目主要也是出于這兩方面考慮。
他說,一方面,針對藝術特長、體育特長等獎勵性加分項目,容易出現造假,破壞高考公平;另一方面,學科競賽類加分使很多人為獲得加分而參加特長培訓班,“這實際上是增加了學生的負擔而不是真正鼓勵學生的全面發展”。
5年前的高考加分“集中地”大多“荒”了
2010年,中國青年報記者統計發現,高考加分呈現出“三集中”特征,即向區域內的相對發達地區或中心城市、少數中學、個別項目集中。統計還發現,照顧性加分因有弄虛作假和腐敗通道,而在個別地區的統計上有些異常。
5年之后,這些“集中”的現象是否仍存在?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