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遵守誓約,矢志不渝。我要竭盡全力,采取我認為有利于病人的醫療措施,不能給病人帶來痛苦與危害。我不把毒藥給任何人,也決不授意別人使用它。我要清清白白地行醫和生活……”
所有醫科學生,入學時都要宣讀這流傳了2000多年的“希波克拉底誓言”。這誓言,不僅是醫者職業操守所系,更是病患身家性命所系。近日,上海連續發生三次針對醫護的暴力事件,全國人大常委會再次審議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以下簡稱草案)也再次研究將“醫鬧”入刑。一個社會共識是若任由醫患關系持續緊張、醫療環境持續惡化,整個社會肌體都將遭受重創。從刑法修訂到醫療體制改革,一系列制度設計都應指向一個目標:醫者有尊嚴,生命權益才有保障。
期望過高易致醫鬧
“我的一位同事,在醫院里專門從事醫療糾紛調解,竟被患者家屬強迫跪地,結果,這位同事不堪凌辱,憤然離職。”市人大代表、市第十人民醫院麻醉科主任傅舒昆說,醫鬧對某一位醫生的打殺,就是對所有醫者尊嚴的挑釁,更是對其他病患生命權益的漠視——不同于一般公共場所,醫院是救死扶傷之地,醫鬧對醫護人員的侵害,同時也是對其他病患被救治權的侵害。
醫患糾紛的成因,多種多樣,一個誘因是,病患可能對治療的期望值過高。然而,受醫學發展水平限制,60%-70%的疾病,目前還不能完全治愈。腫瘤、病毒感染等疾病,目前還沒有很好的治療方法;對高血壓、糖尿病等常見病,也只是控制病情,而不能徹底治療。“如果對治療效果抱有太高期望,一有不滿就任意發泄,打殺醫生,那么,面對高危病人疑難雜癥,將沒有醫生愿意承擔風險冒險救治。”傅舒昆說,醫鬧入刑,是國家大法對醫護人員人身權利的保護,而且,較之一般妨礙公共秩序的懲罰,刑法對醫鬧的懲處應該更嚴厲。
入刑最高可判七年
那么正在討論的草案會有怎樣的嚴厲懲處?上海市律師協會醫療衛生業務研究委員會主任盧意光給記者介紹:在草案中,針對當前社會上“醫鬧”事件頻發等問題,擬將刑法第二百九十條第一款修改為:“聚眾擾亂社會秩序,情節嚴重,致使工作、生產、營業和教學、科研、醫療無法進行,造成嚴重損失的,對首要分子,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對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盧意光表示,實際上,現行刑法中已有“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此次將“醫鬧”寫入刑法,并不是增加一個新罪名,而是明確“醫鬧”適用于“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將被追究刑事責任。這是再次提醒“醫鬧”的組織者、參與者將會付出沉重的代價,同時提醒執法機關對“醫鬧”不要姑息遷就,“有法可依”還須“有法必依”。
他認為,“醫鬧入刑”能夠對那些嚴重影響醫院秩序、無理取鬧甚至傷害醫生的“醫鬧”起到一定震懾作用,對醫務人員起到一定穩定人心的作用。
醫患糾紛原因復雜
但入刑能否終結醫鬧?盧意光的答案是否定的。“即使‘醫鬧入刑’,也并不意味著就能杜絕‘醫鬧’,避免傷害醫生等惡性事件發生。”盧意光說,自己曾經也是一名醫生,正是在目睹了隔壁科室的一起醫患矛盾后,切身感受到處理醫療糾紛,一定需要有熟悉醫學和法律兩個專業的人員,才有可能逐步建立有公信力的醫療糾紛處理機制,為此決定投身法律事業。
溫州殺醫案、哈爾濱醫院行兇案……面對不斷發生的惡性事件,為了打擊涉醫犯罪,我國不斷加大處罰力度。去年,最高人民法院會同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5部委,聯合向社會發布《關于依法懲處涉醫違法犯罪維護正常醫療秩序的意見》,嚴肅追究、堅決依法打擊涉醫違法犯罪行為,明確依法懲處六類涉醫違法犯罪行為;對罪行極其嚴重依法應當適用死刑的,堅決依法適用死刑。
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盧意光認為,僅靠加大對醫鬧的打擊力度,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醫患糾紛的形成原因很復雜,尤其是惡性事件發生的背后往往包括極端貧困、患者精神因素、診治過程中溝通不暢或診治失誤、缺乏合理合法解決糾紛渠道等各種因素,需要對原因做深入的分析。
同時,“看病難、看病貴”等醫療體制的問題則是醫患糾紛發生的根本性原因之一。比如公立醫院不改變以藥養醫等制度性問題,就難以解決過度醫療等弊端,客觀上增加了醫患糾紛發生的幾率、激化了醫患矛盾。
因此,必須仔細梳理分析醫患糾紛、乃至惡性涉醫矛盾事件背后的原因,否則只是治標不治本,讓醫生個體承擔了醫療體制的問題和后果,對醫患而言都是“雙輸”的結果。
重建互信要靠溝通
“刑罰,只是末端處置,保護醫患權益,更應關注如何預防、緩解醫患糾紛。”市人大代表、瑞金醫院盧灣分院消化內科主任李健說,充分的醫患溝通,重建醫患互信,是減少糾紛的一種保障。
有人抱怨:醫院手術,什么都要家屬簽字,該怎樣做,醫生最清楚,為何樣樣推給家屬?“事實上,手術前讓病人家屬簽字,是法定程序,也是醫患溝通,既為了充分保障病人、家屬對病情和治療方法的知情權,也是對醫務人員隨意行為的一種限制,而絕非推卸責任和規避風險。”李健說,即使病人和家屬簽字后,如果醫務人員存在過失,或因不規范行為致使病人受到傷害,病人或患者家屬仍然有權利要求鑒定,并根據鑒定結果要求賠償。
人們還常抱怨,在三甲醫院候診一兩個小時,醫生問診卻只有幾分鐘;可事實卻是,一上午坐診幾十位病人的醫生也已是精疲力竭。更何況,這些精疲力竭的醫生,還面臨“后繼乏人”的窘境,今年多地醫學院高考招生分數下降,不是好現象,“如何把最優秀的年輕人吸引到醫護群體中,讓醫生成為體面的、有尊嚴的精英職業——這應是醫改努力的一個關鍵目標;否則,即便醫療硬件再先進,患者的生命權益終將保障乏力,醫患互信也無從談起。”
?
相關鏈接:
海口醫療聯合體模式顯成效 讓基層醫院發揮實效
中國第二批赴馬里維和醫療分隊凱旋回國
衛計委:目前網絡醫療屬“健康咨詢”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