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7月12日報道?境外媒體稱,承接7月9日的強勢,中國A股7月10日繼續強力反彈。滬深股指漲幅均高達4%以上,滬深300指數漲幅高達逾5%。
市場整體信心有所恢復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7月11日報道,分析人士認為,跟跌的負面循環已打破,但市場情緒修復需較長時間,預計震蕩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報道稱,中國股市本周漲逾5%終結連續三周跌勢。分析師表示,期指領跌-現貨跟跌的負反饋循環已被打破;但大跌后情緒修復需較長時間,且滬綜指已連破多個重要支撐位,在量能有效放大前,預計大盤短線反復震蕩以夯實底部。
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分析員張智威10日發表報告認為,中國金融體系尚有余地接受進一步穩定股票市場的政策措施,政府目前有所保留旨在降杠桿。
德銀認為,近期政府可能傾向于繼續實施當前戰略,允許降杠桿逐步完成。
另據路透社7月10日報道稱,監管部門加大救市火力帶動,中國股市本周終于從暴跌轉為報復性反彈,市場整體信心有所恢復。這對防止股市杠桿風險向金融市場及實體經濟傳染有重要意義,救市“組合拳”積極意義值得稱道。
不過,市場短期行情改善的同時,中國券商融資融券業務去杠桿速度也有所放緩,場外配資也再呈活躍之勢,顯示在新股IPO供給未明顯提速前,中國股市仍難擺脫過多資金追逐過少籌碼的局面,高杠桿風險并未因市場快速調整而消失。
政府救市已成國際慣例
據路透社7月10日報道稱,滬綜指此前近一個月重挫超30%,政府是否應該出手救市也一度成為爭論焦點。
從中國此次救市措施來看,從最初的央行降息降準,到幾乎所有重要部門都出手救市,可以看到關于是否救市的爭論最后是以“救”為終結。
報道稱,但在“救”的策略上,從日本和美國兩國的經驗來看,前者多有直接購買股票、ETF等風險資產的傳統,如2002年、2010年;美國則以美聯儲提供流動性為主。而中國此次則幾乎是兩者兼而有之。
中國2013年的債市去杠桿后,債市運行健康程度明顯提高;2015年的股市高杠桿風險,如果當局能加以有效控制,在經濟增速下降、貨幣政策寬松、無風險利率處于下行通道等諸多有利因素支撐下,長期慢牛行情仍然值得期待,而受益于減稅放權等改革的成長股和中小股,也有望繼續成為未來中國股市的領先指標。
另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7月11日報道,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兼首席策略師洪灝表示,市場需要政府干預。
他說:“市場崩潰,急需政策干預。這些措施會逐步穩定市場,吸引價值投資回歸。”
報道稱,英國諾丁漢大學的中國政治問題專家曾銳生認為政府高層的做法大致正確,大膽的干預行動比零碎的措施更能穩定股市。
曾教授表示:“信心是市場發展的關鍵。政府堅定大膽地穩定市場,有更大機會能夠恢復投資者信心,效果比逐步推行一系列措施更佳。”
報道稱,常駐北京的美國經濟學家勞倫斯·布拉姆說:“中國政府需要迅速行動,令市場重拾信心。預料政府會采取與之前類似的做法,出臺干預措施,推動市場發展。”
專家看好市場長期前景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7月10日報道,瑞士銀行7月10日發給客戶的函件中寫道,中國股市不會對中國經濟產生特大影響。
瑞銀集團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汪濤認為,中國股票市場暴跌對中國經濟影響有限,因為根據汪濤的計算,股票僅占中國居民金融資產的約12%。
報道稱,汪濤還表示,此前很少有證據表明消費和股價之間有顯著的關聯性。
瑞士銀行仍維持此前預計,即中國2015年的GDP增長率為6.8%。
另據俄新社7月10日報道,專家普遍認為,中國證券市場近期的下跌與實體經濟狀況無關,而是由于股市的調整引發缺乏專業知識的個體股民的恐慌,他們的拋售進而導致股市大跌。
中國股市大跌當然會帶來風險,但未必會引發新的嚴重危機。從中短期來看,復蘇將成為中國股市的主要趨勢。
報道稱,俄羅斯技術集團公司國際合作部主任維克托·克拉多夫稱:“(中國股市暴跌)很可能緣于心理層面,這是典型的恐慌。基本面因素表明,中國經濟正從粗放型增長向有質量的增長轉變。”
俄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專家雅科夫·貝格爾表示,在必要的行政干預下,中國股市會繼續趨穩,因為中國經濟主體和大多數金融機構由國家掌控。
瑞士Medelle SA咨詢公司合作伙伴格里戈里·別格拉良認為,中國經濟基本上不會因這場危機而遭受損失,“總體來說,大家都不會太受傷。統計顯示,中國家庭投入股市的資金約占其收入的10%-15%”。
據《澳大利亞人報》網站7月11日報道稱,中國金融系統本身因股市遭遇的風險是有限的。原因之一是中國活躍的投資者比例很低——據澳洲聯邦銀行估計約為1.07億人,這相當于人口的約8%。相似地,保證金貸款僅占總銀行資產的約1%。
報道稱,中國仍然在增長——至少城鎮化的過程仍將進行數10年。城鎮化是中國快速發展的關鍵。
報道稱,這就是為什么世界上一些最大的金融機構推薦更廣泛地買進中國股票。因為盡管有各種雜音,中國的長期增長前景仍是積極的。
資料圖:中國A股7月10日繼續強力反彈。滬深股指漲幅均高達4%以上,滬深300指數漲幅高達逾5%。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