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走私凍肉事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海關總署、公安部12日發布關于打擊走私冷凍肉品維護食品安全的通告,要求各地重點檢查2014年以來承儲冷凍肉品的來源、數量和銷售去向。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要求北京、天津、遼寧、上海、安徽、福建、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云南等省(區、市)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對行政區域內所有冷庫進行排查,重點檢查2014年以來承儲冷凍肉品的來源、數量和銷售去向。凡發現入出庫數量與記錄不符的,來源及銷售去向不明的,編造、篡改相關記錄的,要依法依規嚴肅處理,并向社會公布調查結果。
通告稱,相關違法犯罪線索要及時報告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并通報所在地海關、公安部門。排查情況要于8月10日前報告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各地市縣兩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要認真落實對行政區域內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日常檢查的責任,日常檢查頻次、檢查結果要及時向社會公布。
近年來,以“過期肉”為代表的冷凍肉品走私已成為不容忽視的公共安全隱患。海關總署數據顯示,從今年初至6月23日,全國海關共立案偵辦凍品走私犯罪案件141起,查證走私凍品42萬噸,同比分別增長1.3倍和2.7倍。從目前查處的情況看,這些走私到國內的凍肉,一部分是境外過期肉,且沒有經過檢驗檢疫。
專家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多年的凍肉品質上會比鮮肉差,但只要冷凍過程中沒有發生解凍現象,從外觀和口感上很難區別。走私肉運輸條件惡劣,不斷解凍的過程中容易滋生各種細菌,甚至是開始腐爛又重新冷凍,其衛生安全和食品質量不堪想象。這些來歷不明的肉品通過批發市場,進入大排檔、餐館,甚至是正規超市。隨著生鮮電商的風生水起,一些網絡平臺也成為其潛在銷售渠道。通過醬油腌制、辣椒調味后,這些肉品有的被制作成袋裝熟食,有的演變成餐桌上的“佳肴”,消費者吃起來很難分辨。
業內人士指出,凍品走私環節多、非法利潤高,一批走私團伙從承攬業務、到運輸、清關、貨物交付都形成了“一條龍服務”,而且在收取中間費用時,采用現金或網絡支付,交易記錄隱秘,即便高壓整治,仍難以查處。
對此,有專家建議,要有效打擊走私凍品的行為,必須加強走私凍品的源頭管控,在走私猖獗的邊境地區設置嚴密的監控網絡,堵住凍品走私入境的渠道。否則,凍品一旦流入內地,被運上四通八達的交通網后打擊難度更大。
?
相關鏈接:
國家三部門合力治理旅游亂象 重點整治不合理低價?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