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
新安保法案凸顯安倍三大野心
今年5月15日,安倍政府將安保法“打包”提交國會眾議院審議,其核心是解禁集體自衛權后擴大日本自衛隊在海外的軍事活動,這是二戰結束以來日本安保政策的最重大轉折,意味著日本徹底拋棄和平憲法和“專守防衛”國策。令安倍政權沮喪的是,安保法案在審議中暴露出很多問題,在民眾中引發強烈的反對聲音。安倍政府去年7月1日通過的解禁集體自衛權內閣決議本身涉嫌違憲,因此,基于這份內閣決議制定的安保法案同樣擺脫不了違憲之嫌。既然安保法案存在違憲的致命法理缺陷,又遭主流民意反對,安倍政權為何一意孤行?
1.修改禁止動武的憲法第9條
安倍最大的政治野心是修改現行憲法,特別是修改禁止日本行使武力的憲法第9條。但安倍上臺后表現出來的復古國粹主義和歷史修正主義傾向,使得大多數民眾對安倍自民黨主導的修憲懷有強烈戒心。盡管安倍政權通過了《國民投票法》修正案,設計好了修憲公投的法律程序,但修改憲法第9條的民意基礎遠未成熟。去年7月,安倍政府通過內閣決議,以修改憲法解釋的手法解禁集體自衛權。在安保法案具體化這一內閣決議后,安倍實質上繞過修憲程序顛覆了憲法第9條。
2.重新打造能投入戰爭的日本
安倍的第二個野心是重新打造能夠投入戰爭的日本。他打著“積極和平主義”旗號在國際上推行“實力政治”和“實力外交”,而擴大自衛隊的海外軍事活動自由度成為其心目中展示日本“實力”不可缺少的一環。
3.試圖對等化日美同盟關系
與前面兩大政治野心互為依托,安倍的第三個野心是試圖“對等化”日美同盟關系。安倍早在2004年擔任自民黨干事長期間就曾公開對日美同盟“不對等”表示不滿,稱日本年輕人也應該有為美國流血的覺悟,即打造日美“血的同盟”。為此,日本就需要解禁集體自衛權,以便在海外與美軍并肩作戰。
今年4月,日美政府通過以擴大自衛隊作用為主旨的日美防衛合作新指針。隨后,安倍在美國國會演講時承諾,相關安保法案將在今夏通過。日本軍事評論員前田哲男指出,從這兩年多來安保法案與日美防衛合作指針修訂同步推進的節奏看,二者隱藏“危險關系”。安保法案實際上是為具體執行日美防衛合作指針這一“戰爭手冊”提供法律依據。
背景
新安保法案實為“戰爭立法”
安倍政府2014年7月通過解禁集體自衛權的內閣決議,突破了日本戰后長期奉行的“專守防衛”路線,為日本自衛隊海外派兵解除了憲法束縛。為確保集體自衛權的合法行使,安倍政權開始致力于相關安保法制的修改。
今年4月,安倍訪美期間,美國和日本聯合發布新版日美防衛合作指針,允許日本武裝力量在全球扮演更具進攻性的角色。
安保法案共包括1個新立法和10個修正法。新立法是《國際和平支援法案》,其實質是“海外派兵永久法”。根據這一法案,日本可隨時根據需要向海外派兵并向其他國家軍隊提供支援。在此之前,日本派兵需事先在國會通過有一定時效的“特別法”。
10個修正法則統一打包并冠名《和平安全法制整備法案》,包括《武力攻擊事態法修正案》《重要影響事態法案》《自衛隊法修正案》《PKO協力法修正案》《船舶檢查法修正案》《美軍等行動通暢化法案》《海上運輸規制法修正案》《俘虜對待法修正案》《特定公共設施利用法修正案》和《國家安全保障會議(NSC)設置法修正案》。
從內容看,安保法案實為“戰爭立法”,其背后是安倍政權重塑軍事大國的野心。法案一旦獲得通過,意味著安倍政府解禁集體自衛權、修訂日美防衛合作指針等重大安保政策調整得到法律的保障,也宣告日本戰后長期堅持的“專守防衛”國策遭徹底顛覆。這是二戰結束以來日本安保政策的最重大轉折。
安保法案的要害是擴大日本自衛隊在海外的軍事活動。法案突破了現行《周邊事態法》中對自衛隊后方支援行動的地理限制,除將向美軍等外軍提供軍事支援的范圍擴大至全球外,還能參與未經聯合國授權的海外軍事活動。
?
相關鏈接:
日媒:審議時長難掩安保法違憲漏洞 日民眾質疑?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