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晚報記者趙莎 張俊其
闖紅燈亂象何時休
自2012年海口電動車實行上牌管理至今,我市對電動車亂象的治理從未停歇。然而,記者走訪發現,電動車隨意“闖紅燈”等亂象仍時有發生。這一違法行為不僅擾亂正常的交通秩序,也給電動車駕駛人和其他車輛、行人帶來安全隱患。
闖紅燈屢禁不止
“明明是他們闖紅燈,竟然還讓我走路看著點。”73歲的老人吳金澤是一名退休教師,21日上午在僑中路隧道口遇到的一幕讓他倍感委屈。人行道燈變綠燈,吳金澤準備過斑馬線,突然,一輛電動車載著人從車道里躥出,掛了他一下,他差點倒地。當吳金澤質疑他們闖紅燈時,坐在電動車后座的年輕女子瞪了吳金澤一眼說:“你走路不看著點,怨我嗎?”隨后,電動車快速沖過了該路口。
這一幕并非個例,記者在走訪中發現,電動車闖紅燈亂象被詬病已久。“騎電動車的很隨意,他們很少看反光鏡,想轉彎就轉彎,想闖紅燈就闖紅燈。”私家車車主李洪先告訴記者,記者蹲點南大橋沿線多個路口發現,電動車闖紅燈的現象十分普遍,甚至出現“集體”闖紅燈、逼停正常行駛機動車的一幕。
交通事故頻發
近年來發生的交通事故中,有一半事故與電動車有關,其中電動車闖紅燈、超速行駛及不按規定載人行駛等占了一定的比例。
2014年10月29日12時許,在海口椰海大道緊鄰蒼東村村口,一名騎電動車的中年男子闖紅燈被小貨車撞傷,生命垂危。駕駛小貨車的司機稱,當時路口的綠燈亮了之后,他跟著前方車輛一起行駛,突然一輛電動車闖紅燈通過前方,兩車發生碰撞。
2015年5月9日19時許,在海口市龍昆南與國興大道交匯處,一輛大卡車撞上了一輛闖紅燈的電動車,導致電動車駕駛人受傷。大卡車駕駛人回憶,事發時,他跟著前方的小轎車一起行駛,速度大概在20到30公里/小時左右,路旁的一輛電動車突然沖了出來,他沒有及時發現,撞到了電動車。
闖紅燈亂象癥結何在
近年來,我市不斷出重拳治理電動車亂象。然而重拳打擊之下,電動車闖紅燈現象仍然屢見不鮮。
“在路口等待紅綠燈的空間太小,有一定的交通隱患”、“海南天氣熱,等紅綠燈太曬”、“看到其他電動車闖紅燈,我也跟著闖了”……采訪中發現,不少闖紅燈的車主都抱有僥幸心理。
采訪中,有市民認為,根據現有的法律、法規規定,對電動車闖紅燈處以50元罰款,違法成本低,是導致闖紅燈頑疾無法根治的原因之一。“電動車往往在路口集體‘闖紅燈’,僅靠一兩名執勤民警執法、查糾,根本無法實現,往往還遭受抵制、謾罵。”一位民警表示。
既然現場處罰力度有限,那么能否效仿機動車實行電子抓拍呢?據交警部門內部人士稱,在各個路口斑馬線投入大量的監控設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即使實行抓拍,處罰也很難執行到位,畢竟電動車不像機動車實行嚴格的登記、過戶、年檢管理,能有效地限制不接受處罰的機動車正常辦理相關業務。
市民建議設準入機制
“目前駕駛電動車不需要駕駛證,上路前也不需要做任何文明駕駛知識的培訓,誰都可以開,門檻太低,是引起交通秩序混亂的一大原因。”市民陳穆昌建議相關部門設立電動車駕駛準入機制,加強對電動車駕駛人安全文明駕駛方面的培訓,從源頭治理闖紅燈等亂象。
市民胡金至則認為, 路權的不平等、不合理導致電動車“無路可走”,違法便成了“唯一的方式”。希望相關部門在加強駕駛人素質培養的同時,還應在建設交叉路口時考慮到電動車通行的問題,盡量給予電動車方便、舒適的通行條件。
“非機動車參與交通,關鍵因素是人,而人的關鍵是思想和理念。參與交通的每個人都應該具有交通安全意識,每個人、每輛車都應該是安全的一個微小分子,每一個個體的安全,才能促成全社會的安全。”胡金至說。
?
相關鏈接:
海口整治電動車亂象 首次違法戴綬帶參與“執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