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民國時期“保亭縣政府”方銅印被確認國家一級文物
保亭縣政府印
7月22日,記者從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相關政府部門獲悉,該縣自2013年11月啟動全國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文物工作以來,已對保亭范圍內121家單位開展普查,確認有文物共計七百余件。尤其是已被發現的民國時期“保亭縣政府”方銅印,今年六月經過專家鑒定確認為國家一級文物。
據了解,“保亭縣政府印”為銅質,印作方形,印把為方柱狀,整印系銅鑄而成,重0.98kg,長、寬皆6.5cm,高10.5cm,有朱文篆書六字三行鐫刻:“保亭縣政府印”,于印邊一側鐫刻“中華民國二十五年一月”,另一側鐫刻“國字第四十四百十九號”,印把左邊銘“印鑄局造”,右邊銘“保亭縣政府印”,現藏于保亭縣檔案館,它是由民國政府的國家印鑄局統一鑄造的篆文官印。
提及該枚印章,保亭博物館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該枚印章保存于保亭檔案局已有多年時間,在啟動文物普查工作期間才被專家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它為研究保亭歷史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
據了解,民國24年(1935年),廣東省政府決定設置保亭縣。“保亭縣政府印”即該時縣府之印。而據其相關銘文,民國時期縣級政府之印,系由中央鑄印局統一鑄造,不僅有統一的形制,且有統一的編號。
在文物普查工作中,保亭還發現了一枚民國瓊崖撫黎專員銅章,被專家確定為國家二級保護文物。該銅章直徑4厘米,厚0.5厘米,重0.01千克,章銘名:瓊崖撫黎專員陳漢光。據資料顯示,陳漢光,廣西人,1925年畢業于黃埔軍校。1928年任國民革命軍第六十六軍第一六O師師長、第四十四師警備旅旅長。1932年任國民革命軍第一集團軍獨立第一旅旅長。
另外,近期還發現了民國時期的地圖,共十四張。地圖為紙質,分別是保亭縣、翻陽峝、五指山等地區地圖。均為民國一九三七年測,一九三八年制板,一九四九至一九五一年翻印。這些地圖為了解民國時期保亭縣建置行政區劃提供了重要實物依據。
?
?
?
?
相關鏈接:
中國首次成功主動追索文物 秦國金飾片回歸
“七三一”陳列館新征集4500余件日軍細菌部隊罪證文物
法國秘密歸還中國4件純金文物 被稱“外交噩夢”
作協副主席被舉報收文物幫人謀獎 回應:寫過退禮信
中國千萬件文物緣何有家難回:高稅收成攔路虎
靖國神社藏被搶中國文物 曾稱是“戰爭所得”
香港最大規模漢代文物展開幕 金縷玉衣等亮相
侵華鐵證:日本侵華文物佐證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